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打击乐考级教程·大堂鼓(第1-6级)

封面

作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页数:172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31019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打击乐考级教程》是“新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教程丛书”的固有品种,新改版后细分为大堂鼓、排鼓和板鼓三个独立专业。《打击乐考级教程·大堂鼓 第16级》是初中级水平教程,《打击乐考级教程·大堂鼓 第710级》是中高级水平教程。每一级均包含基本练习5首,练习曲56首,乐曲710首(前5级含“节奏与旋律”),难度适中。每册最后均附有“鼓类乐器常用演奏技法称谓及符号标识说明”和“常用音乐术语及记谱法说明”。所有曲目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作者简介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是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并在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团;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由致力于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事业的音乐家组成的民间学术团体。其会员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民乐表演、教学、研究等专业领域当中。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美育系列教程
总编委会
主 任:吴玉霞
副主任:王建民、杨 青、胡志平、沈 诚、陈佐辉、赵东升、唐建平、张高翔
统 筹:宋 阳、田 龙、刘全国、闫振海、张殿新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是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并在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团;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由致力于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事业的音乐家组成的民间学术团体。其会员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民乐表演、教学、研究等专业领域当中。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美育系列教程
总编委会
主 任:吴玉霞
副主任:王建民、杨 青、胡志平、沈 诚、陈佐辉、赵东升、唐建平、张高翔
统 筹:宋 阳、田 龙、刘全国、闫振海、张殿新

顾 问:李真贵
主 编:王以东
编 委:王建华 王 满 张大华 徐浪潮 买买提明
朱 波 马 里 李长军 张仰胜 罗天琪
朱剑平 浦 海 赵思智 李子系

本书特色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新开发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美育系列教程》2024年全新上市!
●打击乐大堂鼓演奏教程分为上下两册,适合不同年龄段和程度的学习者使用。
●每一级均包含基本练习、练习曲和乐曲三个部分,难度适中。
●每册最后均附有“鼓类乐器常用演奏技法称谓及符号标识说明”和“常用音乐术语及记谱法说明”。
●所有曲目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目录

目  录
第 一 级
教学目标与演奏要求 …………………………………………….( 1 )
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及要求 ……………………………………….( 1 )
基本练习 ……………………………………………………..( 2 )
【 基本练习1】全音符、二分音符与相应休止符 ……………………….( 2 )
【 基本练习2】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与相应休止符 ……………………..( 2 )
【 基本练习3】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相应休止符 ……..( 3 )
【 基本练习4】音符时值,手法应用 ………………………………..( 3 )
【 基本练习5】手法,基本功节奏 ………………………………….( 3 )
练习曲 ………………………………………………………..( 4 )练习曲1 …………………………………………… 王以东曲( 4 )
练习曲2 …………………………………………… 王以东曲( 4 )
练习曲3 …………………………………………… 王以东曲( 5 )
练习曲4 …………………………………………… 王以东曲( 5 )
练习曲5 …………………………………………… 王以东曲( 6 )乐 曲 ………………………………………………………..( 7 )玩鼓趣……………………………………………… 赵思智曲( 7 )
初 响……………………………………………… 李子系曲( 8 )
鼓号手……………………………………………. 王以东编曲( 9 )
鼓 令……………………………………………… 赵思智曲(10)
希望歌……………………………………………..王以东编曲(11)节奏与旋律 …………………………………………………….(12)
6《黄飞鸿》主题音乐片段 ……………………….古 曲 王以东配节奏(12)

第 二 级
教学目标与演奏要求 ………………………………………………(13)
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及要求 …………………………………………(13)
基本练习 ……………………………………………………….(14)
【 基本练习1】附点四分音符节奏练习 ……………………………….(14)
【 基本练习2】切分音(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 ………(14)
【 基本练习3】十六分音符 ………………………………………..(15)
【 基本练习4】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15)
【 基本练习5】前十六后八节奏型 …………………………………..(15)
练习曲 …………………………………………………………(16)练习曲1 ……………………………………………. 王以东曲(16)
练习曲2 ……………………………………………. 王以东曲(17)
练习曲3 ……………………………………………. 王以东曲(17)
练习曲4 ……………………………………………. 王以东曲(18)
练习曲5 ……………………………………………. 王以东曲(19)乐 曲 …………………………………………………………(20)击鼓之悦 ……………………………………………. 李子系曲(20)
小鼓手………………………………………………. 赵思智曲(21)
小马驹………………………………………………. 赵思智曲(22)
垂花门………………………………………………. 李子系曲(23)
小鼓舞………………………………………………. 王以东曲(24)节奏与旋律 ……………………………………………………..(26)哆来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美〕理查德·罗杰斯曲 王以东配节奏(26)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主题曲)………………………………………… 邱 悦曲 王以东配节奏(27)

第 三 级
教学目标与演奏要求 ………………………………………………(29)
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及要求 …………………………………………(29)
基本练习 ……………………………………………………….(30)
【 基本练习1】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构成的切分音节奏 …………………(30)
【 基本练习2】附点八分音符练习,连线音 ……………………………(30)
【 基本练习3】三连音节奏 ………………………………………..(31)
【 基本练习4】手法,基本功节奏 …………………………………..(31)
【 基本练习5】综合节奏与手法运用 …………………………………(31)
练习曲 ………………………………………………………..(33)练习曲1 ……………………………………………. 王以东曲(33)
练习曲2 ……………………………………………. 王以东曲(34)
练习曲3 ……………………………………………. 王以东曲(35)
练习曲4 ……………………………………………. 王以东曲(37)
练习曲5 ……………………………………………. 王以东曲(38)乐 曲 …………………………………………………………(39)鼓 童………………………………………………. 李子系曲(39)
击鼓由心 ……………………………………………. 李子系曲(40)
小精灵………………………………………………. 王以东曲(41)
鼓响随风 ……………………………………………. 李子系曲(42)
骑竹马………………………………………………. 王以东曲(43)节奏与旋律 ……………………………………………………..(45)凯旋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依达》) …..〔意〕G.威尔第曲 王以东编配节奏(45)
五寸刀舞(小堂鼓)(选自舞剧《红色娘子军》)………………………… 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47)

第 四 级
教学目标与演奏要求 ………………………………………………(49)
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及要求 …………………………………………(49)
基本练习 ……………………………………………………….(50)
【 基本练习1】重音及重音移位 …………………………………….(50)
【 基本练习2】装饰音练习, 连续切分与变化切分节奏 ………………….(50)
【 基本练习3】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复合节拍 ……………………………(51)
【 基本练习4】三十二分音符,滚奏 …………………………………(51)
【 基本练习5】手法,基本功节奏 …………………………………..(52)
练习曲 …………………………………………………………(53)练习曲1 ……………………………………………. 潘 黎曲(53)
练习曲2 ……………………………………………. 王以东曲(54)
练习曲3 ……………………………………………. 王以东曲(55)
练习曲4 ……………………………………………. 王以东曲(57)
练习曲5 ……………………………………………. 王以东曲(58)
练习曲6 ……………………………………………. 王以东曲(60)乐 曲 …………………………………………………………(62)羯鼓舞………………………………………………. 赵思智曲(62)
击鼓仪式(重音练习) …………………………………. 赵思智曲(64)
小狮闹鼓 ……………………………………………. 李子系曲(66)
灯笼鼓舞 ……………………………………………. 李子系曲(69)
心鼓之韵 ……………………………………………. 李子系曲(72)
鼓乐舞………………………………………………王以东编曲(75)节奏与旋律 ……………………………………………………..(77)荡秋千…………………………….延边朝鲜族乐曲 王以东编配节奏(77)
翻身道情(小堂鼓) …………………….. 陕北民歌 王以东编配节奏(79)
卡门序曲 ………………………….〔法〕G.比才曲 王以东编配节奏(81)第 五 级
教学目标与演奏要求 ………………………………………………(83)
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及要求 …………………………………………(83)
基本练习 ……………………………………………………….(84)
【 基本练习1】大三连音、多连音、多倚音 ……………………………(84)
【 基本练习2】连续切分、变化切分节奏 ……………………………..(85)
【 基本练习3】大堂鼓演奏技法一( 1)击鼓边(2)击鼓帮(3)鼓槌相击 …..(85)
【 基本练习4】鼓边移奏、鼓芯移奏 …………………………………(86)
【 基本练习5】手法,基本功节奏 …………………………………..(87)
练习曲 …………………………………………………………(88)练习曲1 ………………………………………….. 王以东曲( 88 )
练习曲2 ………………………………………….. 王以东曲( 90 )
练习曲3 ………………………………………….. 王以东曲( 92 )
练习曲4(鼓帮与重音练习曲) ………………………… 王音睿曲( 93 )
练习曲5 ………………………………………….. 王 硕曲( 95 )
练习曲6 ………………………………………….. 王以东曲( 97 )乐 曲 ………………………………………………………..(99 )西安鼓乐风格节奏 …………………安来绪传谱 根据李石根编配整理( 99 )
苏南十番鼓风格节奏 ………………………….根据杨荫浏记谱整理(102)
鼓车锣鼓 …………………………………绛州鼓乐 郭敏智整理(107)
花敲鼓(选段) ……………………………绛州鼓乐 郝世勋整理(108)
蜀 鼓……………………………………………… 赵思智曲(111)节奏与旋律 …………………………………………………….(114)春节序曲(大、小堂鼓) ………………….. 李焕之曲 王以东配鼓谱(114)
金蛇狂舞(大、小堂鼓) ………………. 聂 耳曲 王以东编配打击乐(117)
第 六 级
教学目标与演奏要求 ……………………………………………..(121)
考试内容、考试时间及要求 ………………………………………..(121)
基本练习 ………………………………………………………(122)
【 基本练习1】大堂鼓演奏技法二(1)双槌同击(2)刮奏鼓钉 …………..(122)
【 基本练习2】闷击(槌闷击、手闷击、闷击击槌) ……………………(122)
【 基本练习3】闷击拉奏、闷击推奏 ………………………………..(123)
【 基本练习4】平击鼓边 …………………………………………(124)
【 基本练习5】抓奏、按击、双槌按击练习 …………………………..(124)
练习曲 ……………………………………………………….(125)练习曲1 …………………………………………… 王以东曲(125)
练习曲2 …………………………………………… 王以东曲(127)
练习曲3 …………………………………………… 王以东曲(128) 练习曲4(鼓边平击练习曲) …………………………… 王音睿曲(128)
练习曲5 …………………………………………… 李子系曲(130)
练习曲6 …………………………………………… 李子系曲(131)
练习曲7 …………………………………………… 李子系曲(133)乐 曲 ………………………………………………………..(134)醒狮鼓乐 …………………………………………… 陈佐辉曲(134)
北方传统民间锣鼓节奏集锦 ……………………..统曲牌 王以东整理(136)
喜庆锣鼓 …………………………安徽花灯调 谈守文 李真贵编曲(140)
小曲三章 …………………………………………… 王以东曲(143)
鼓 魂……………………………………………… 朱啸林曲(148)
夺丰收……………………………………………… 李民雄曲(150)
老虎磨牙(大鼓) ……………………………………. 安志顺曲(152)
附录1:鼓类乐器常用演奏技法称谓及符号标识说明……………….(154)
附录2:常用音乐术语及记谱法说明……………………………..(156)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打击乐考级教程·大堂鼓(第1-6级)》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4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