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封面

作者:郑新立

页数:44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0102604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和基本经验,以及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战略部署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从多个维度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进行全面阐释。本书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高工作水平的生动读物。

作者简介

郑新立,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副组长,国家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国家计划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中央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曾参加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多次参加国家五年规划、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文件起草工作。长期从事经济政策和经济理论研究,在投资体制、计划体制、宏观调控等方面有大量著述和独到见解。主要论文收集在《郑新立文集》(1—16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共560万字。2013年被《经济学家周报》评选为中国十大著名经济学家之一。

目录

前言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成果
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一节 世界历史发展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
第二节 中国式现代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式现代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五节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异同
第六节 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第二章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命运
第一节 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
第三节 党的领导确保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行稳致远
第四节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第五节 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第三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第一节 人口规模巨大:基本国情变与不变
第二节 现代化目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第三节 现代化度量:内在的人口涵义
第四节 现代化推进:以人力资本为主要驱动力
第四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第一节 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
第二节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推进共同富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第四节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共同富裕
第五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第一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第二节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
第二节 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第三节 持续加大环境污染防治
第四节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常态化发展
第五节 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第六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第七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第一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
第二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特征
第三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第四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世界意义
第八章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一节 系统观念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重要内涵
第二节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的思维方式
第三节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改革发展
第四节 中长期发展目标要与短期发展目标紧密结合
第五节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第九章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现代化的保证
第一节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新目标的保证
第二节 经济结构转换才能形成增长新动能
第三节 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第四节 发挥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五节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第十章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构建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
第二节 构建全国统一、城乡融合的要素市场体系
第三节 构建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治理和法治体系
第四节 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体系
第十一章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新的历史阶段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二节 发挥制度型开放核心引领作用
第三节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第四节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升开放平台带动力影响力
第五节 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
第十二章 加快乡村振兴将释放出经济增长最大新动能
第一节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乡村振兴可释放出经济增长新动能
第三节 以“五个振兴”为抓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十三章 新型城镇化激发经济增长巨大新潜能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了我国内需高速增长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2.0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新阶段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2.0版重塑扩内需新动力
第十四章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
第一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意义与成效
第二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历程与实践
第三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问题与挑战
第四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趋势与路径
第五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引导与保障
第十五章 发挥数字化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带动作用
第一节 数字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变量
第二节 以“数实融合”为主线,拓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径
第三节 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
第四节 加快数字经济体系建设,赋能产业体系现代化
第十六章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第一节 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
第二节 科技强国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第三节 人才强国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
第四节 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发展
第十七章 横空出世看深圳
第一节 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第二节 敢为天下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第三节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节 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第五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十八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实践
第一节 发扬敢想敢干创业精神,实现经济腾飞
第二节 坚持谋新求变的精神,促进创新发展
第三节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创建开放型经济
第四节 促进县域经济崛起,形成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
第五节 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共同富裕
第六节 实施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第十九章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昭示的现代化之路
第一节 绿色石化基地建设的“浙江速度”
第二节 绿色石化基地建设的重大成就
第三节 绿色石化基地建设的特色亮点
第四节 绿色石化基地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4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