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封面

作者:刘余莉等著

页数:280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162348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文化根源为出发点,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文明价值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基和文化底蕴,帮助广大读者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凝聚起共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作者简介

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群书治要》的研究与弘扬,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著述颇丰。多年来受邀在世界各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三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台上宣讲《群书治要》,并受到广泛好评。
聂菲璘,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程丽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刘红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申静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
谭 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喻新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群书治要》的研究与弘扬,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著述颇丰。多年来受邀在世界各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三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讲台上宣讲《群书治要》,并受到广泛好评。
聂菲璘,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程丽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刘红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申静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
谭 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喻新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罗嘉羽,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副主任。

本书特色

1、为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深厚文化底蕴,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从历史文化继承性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性特征及其文化根源,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而上基础、思想理念和实践路径,从学理和实践层面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华文明,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从时间、空间、文明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视角
本书从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维度出发,追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源,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理念,通过古镜今鉴的方式,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时代价值,并从中抽绎概括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征,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理论探讨和实际案例,思想内容丰富
本书通过有效结合理论讨论和实际案例,从中华文化的角度谈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具有中国特色,并且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实践,特别是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不仅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发展模式的独特性,更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和实践策略。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文化根源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维度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源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理念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特征
第二章
庶教相依: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一、现实基础:人口规模巨大是国情、挑战和机遇
二、文化根脉:传统中国一以贯之的众民、化民思想
三、实践理路:对传统人口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第三章
为善致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一、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
二、认识共同富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敬畏天道,为善致福
第四章
富之教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一、富之:物质文明建设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二、教之: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三、富之教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密码
第五章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认识上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依据
二、实践上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
三、战略上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形态
第六章
从协和万邦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一、全面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协和万邦理念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根基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协和万邦理念的传承弘扬
第七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文明价值
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和内涵
二、打破了“现代化= 西方化”的迷思
三、拓展了现代化后进国家文明繁荣的路径
四、指引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45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