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元曲鉴赏

封面

作者:郑传寅主编

页数:386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354409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元曲鉴赏》由知名学者郑传寅先生主编,全书精选了元散曲、小令、杂剧中的代表性篇目。为了让读者比较全面地认识元曲,选取的篇章既包含杂剧、南戏中的名著,也包含散曲中的传世名篇。信息密集,语词阐释,意境神会,情感还原,思想深华,众妙毕备,探幽入微;风格独特,思想开放,多元解构,追求通俗美感,避免专业枯燥;图文辉映,传世名画原汁原味,图文互补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郑传寅,1946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留校任教至今。曾先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艺术学系主任等职。现为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戏曲文化的相关研究,代表著作有:《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欧洲戏剧史》(合著)。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典戏曲文学与东方文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古典悲剧与传统文化研究”等课题。

目录

出版说明



篇目表

篇目正文

作者小传

节选

事实上陶谷身为北宋翰林院学士,风流蕴藉,才华横溢。他在旅馆中独居数月,又不得见.南唐后主,深受羁留之苦。当金风萧瑟,孤月高悬时,陶谷提笔写下寓意为“孤馆独眠,,的十二字隐语,此时的陶谷退却臣子身份,其敏感、孤寂的士子情怀油然而生。在一个极易引起人孤独情绪的秋夜里,当陶谷遇见素服志洁的秦弱兰时,他立即被弱兰的才华和美貌深深吸引。他以大宋使臣的身份邀请秦弱兰共赴云雨,是以臣子的身份来提升士子的价值,进而想获取美人的青睐。当他写下[风光好]的情词时,他完全抛弃了臣子身份,成为了一个既晓风月又善情词的不折不扣的风流士子。

正是因为在士子与臣子的两个“我”之间摇摆不定,陶谷才制造出诸多笑料来。当陶谷极力讨好“寡居”的秦弱兰时,其轻佻、风流的士子面目,与前日宴席之上视弱兰如毒药的臣子形象判若两人。他在弱兰面前愈是低伏,就愈是让人觉得其滑稽可笑。同样地,在第二次宴席上,当他愈是一味死赖不识秦弱兰时,其正经的使臣面孔与昨日风流多情的士子形象形成的反差就愈强烈。陶谷愈是用臣子的“我”来否定、遮掩士子的“我”,这种由反差所带来的喜剧效果就越浓厚。

在两次宴席上,陶谷两次佯醉,其佯醉的作用完全不同。陶谷第一次佯醉,是为了主动塑造一个不近女色、老成持重的使臣形象。其佯醉是为了给对方一些面子,让对方能识趣地离开c陶谷第二次佯醉则是被动地给自己留些颜面,佯醉是其使臣脸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撩开这张遮羞布,陶谷完全就是一个风流士子。除了两次佯醉之外,陶谷还有两次佯装不识秦弱兰。第一次佯装不识秦弱兰是为了维持始终如一的使臣面目,可以说此时陶谷意识里是士子的“我”屈从于使臣的“我”;而陶谷第二次佯装不识秦弱兰,则是在失去使臣身份的情况下,通过佯装来检验秦弱兰究竟是爱他的风流多情(十子)还是爱他的位高权重(臣子)。事实证明,秦弱兰爱的是他的本来面目——一个风流才子。

该剧中的女主角秦弱兰对陶谷的感情也经历着一个由假趋真的过程。秦弱兰出场时,就是个迎宾接客、惯见风月的欢场老手。因此面对韩熙载给她的任务,她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那学士若见了南唐秦弱兰,更不说西京白牡丹。则消得我席上歌金缕,管取他尊前倒玉山”。哪知在第一场宴席上,她使尽风流手段,却遭到陶谷的冷脸色和严厉呵斥,吓得她胆战心惊、进退维谷。这严重挫败了她多年来建立的“职场”自信心。在看惯了客人对她垂涎三尺后,陶谷的举动让她在潜意识里不觉地敬佩起这位德行如颜回的学士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元曲鉴赏》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