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清代至民国广州城市的具象与意象

封面

作者:刘赫宇

页数:183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18760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918年,广州实行拆城筑路,市区边界的确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行政区划的职权范围,可以被视为“破”与“立”的过程。新式马路网与公共交通建设的出现,使城市被交通线分割、重组,而为提振对外贸易,包括内港建设、交通网完善与工业区落成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工程,使长期一派乡村景象、与广州老城相互独立发展的河南岛,逐渐融入广州城市的整体规划之中。加之黄埔的大建设,使广州开始具有更多现代海港城市的气质。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原本属于自然资源的水,完成了商品化的过程。广州市政部门利用优选技术,改善渠筒材质,调整渠道斜度,并疏浚全市大小沟、渠、濠、涌,曾一度消失的“六脉皆通海”的水环境格局得以重现于世。混凝土的大量使用,一步步将广州打造成水泥世界,为广州城市空间格局的更新以及城市意象的多元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随着一系列新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广州中心城区的景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田园都市”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城市公园、模范林场的修建、平民新村的规划与运营,以及白云、越秀山综合开发等举措,在广州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人工自然区域,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城市建筑的密度,为城市提供了多元意象。

作者简介

刘赫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博士(双学位)。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的研究。在多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承担或参与省部级、校级课题七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史的梳理
第三节 基本史料的整理与选择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拆城筑路:清末民初广州城区的空间变迁
第一节 拆城筑路对广州城市格局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主要分区规划及其考量
第三节 街区变迁及其推动因素
小结
第二章 港口兴建:广州城区拓展的驱动力
第一节 黄埔外港的兴起
第二节 洲头咀内港拔地而起
第三节 河南岛的新面貌
小结
第三章 水资源利用:广州城市近代化的一个侧面
第一节 20世纪前广州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变迁
第二节 城市饮用水的商品化
第三节 濠渠的清浚与排水系统的改造
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应用:广州城市景观变迁的物质基础与理念更新
第一节 传统建筑材料与广州城的营造
第二节 混凝土的普及与广州城市营造革新
第三节 混凝土的生产与原料供应
小结
第五章 田园都市:广州自然生态的新格局
第一节 “田园都市”思想的源流与影响
第二节 沙面租界对广州城市景观营造的启发
第三节 广州城市环境的优化
小结
结束语
附录 广州城市发展大事记年表(与本书相关)
参考文献
一、史料
二、论著
三、学术论文
图表索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清代至民国广州城市的具象与意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4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