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新农村社区发展的法理与实践(上下册)

封面

作者:李长建

页数:97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102554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新农村社区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本书从法学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首次系统梳理并阐述了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理论、理念、价值与五大基本法律关系及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基本内容,系统探究了新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民权益保障之间的内在契合点与互动面,着力创新建构出主客体权利体系互动融合的社区发展权的理论体系与评价体系,从而形塑出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新农村社区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践框架。
全书以农业补贴为新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推动主线,创新性地提出以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为中心的“白箱”补贴制度的具体设计,进一步夯实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基础。本书重点讨论了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痛点与难点,尝试设计了社区发展促进法的具体法律框架,为农村社区发展供给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发展权能与实现机制。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展开,系统地探讨了新农村社区发展的主体构建、制度供给、机制协调、应用模式与对策,提出了实证性、实践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保障模式与制度设计,期冀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发展、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重要的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李长健,华中科技大学法律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文科分委员会委员,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兼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等。美国杜克大学高级研究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双千”法律人才,第二届湖北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湖北省农业知识产权战略核心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湖北省第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立法顾问,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50余项,在《中国法学》《管理世界》、China Legal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5篇,在人民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出版著作10余部,参与国家、地方立法百余项。

目录

上册
前言
基础理论编
第一章 农民权益保护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农民权益保护的战略意义
一、农民权益保护是农民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农民权益保护是农民组织化的内在要求
三、农民权益保护是农村社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农民权益保护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
第二节 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一、农民权益保护的基本内涵
二、农民权益保护的特点
第三节 农民权益保护的种类
一、根据农民权益的内容不同进行的分类
二、根据农民权益保护方式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三、根据保护区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第四节 农民权益保护的原则
一、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的原则
二、分配领城公平与效率合理运用的原则
三、农民个体发展自由与社会整体秩序并重的原则
四、兼顾农民利益与平衡协调的原则
五、 小限制与 促进的原则
第五节 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实困境成因综述
第二章 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理论
节 农村社区的内涵与外延
一、社区的内涵与外延
二、传统农村社区的内涵与外延
三、新农村社区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农村社区的形成原因及发展条件
一、农村社区的形成原因
二、农村社区的发展条件
第三节 农村社区的作用与功能
一、农村社区的作用
二、农村社区的功能
第四节 农村社区发展的理论视角综述
一、农村社区发展的法学理论视角
二、农村社区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视角
三、农村社区发展的政治学、社会管理学理论视角
第五节 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农民权益保护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相互关系理论
节 农民权益保护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理论契合点
第二节 农民权益保护与新农村社区发展的实践互动面
……
法律关系编
实证研究与比较分析编
下册
基本法理、具体问题及对策编
保障模式与制度构建编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1 问卷编号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新农村社区发展的法理与实践(上下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3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