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玮玮
页数:287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426827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美国当代生态批评理论的系统阐释,厘清学界对环境正义生态思想的研究脉络。在系统归纳生态批评理论流变基础上,反思和提炼21世纪美国生态批评范式建构历程中阐发过的重要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美国生态批评典型范式与中国本土生发的“生生美学”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阈限诗学设想,以期为中国生态批评理论构建提供理论资源和思路借鉴。本书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物质生态批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研究》
作者简介
叶玮玮,同济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生态批评。2017年8月21日至2019年9月5日,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高水平联合培养博士项目”(201706260225)资助,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英语学院,完成博士联合培养。2020年8月起,任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发表CSSCI、SSCI、AHCI收录及其他期刊论文16篇,文艺报、东方教育时报专栏文章2篇,专著1部。
目录
序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环境正义生态批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第一节 环境正义思想萌发期
一、生态批评的种族维度
二、生态批评的“人化自然”
三、生态批评的正义视角
第二节 环境正义思想的发展期
一、回归大我:生态自我概念
二、物我间性:多元自然主义
三、正义修正:变革生态批评
第三节 环境正义思想主要特征
一、环境正义思想的本土性
二、环境正义思想的实践性
三、环境正义思想的种族性
小结与反思
第二章 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的关键词及其内涵
第一节 环境正义思想关键词
一、中间地带概念
二、观察工具概念
三、牺牲区域概念
第二节 环境正义思想去疆界
一、去除印与白疆界
二、去除物与人疆界
三、去除南与北疆界
第三节 走向环境人文实践
一、界墙坍塌:世界政治与本土叙事
二、践行践远:本土生态与正义实践
三、行星视野:生态批评与正义生态学
小结与反思
第三章 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的地位
第一节 生态批评社会转向的里程碑
一、崭露头角:环境活动的理论化
二、边界扩展:生态自我的利他化
三、本土叙事:人文实践的在地化
第二节 环境正义文化研究的导航仪
一、思想背景:关注跨文化对话
二、物我吊诡:关注自然的复魅
三、方法变革:关注民族志书写
第三节 重塑生态共同体的必经阶段
一、破而后立:处所意识羸殆与重建
二、生存策略:中间地带与共同体
三、正义伦理:语言为阿喀琉斯之踵
小结与反思
第四章 从环境正义生态批评到多元文化生态批评
第一节 从正义向多元的内在逻辑
一、牺牲地带:与官方景观对峙的本土景观
二、两可之间:被恶作剧者挑战的正义规则
三、全球地方:与本土视界汇通的多元视界
第二节 多元文化生态批评的根基
一、本土世界政治观
二、多元物质主体性
三、争议地带多元性
第三节 多元文化生态批评的价值
一、幽暗环境的多元之光
二、幽暗环境的正义之光
三、重拾文学想象的力量
小结与反思
第五章 多元文化生态批评与跨文化生态批评
第一节 从“多元”向“跨文化”的内在逻辑
一、“生生”与“多元”拈花一笑
二、新5Y本土共同体建构
三、跨文化的想象共同体
第二节 多元文化生态批评的承续
一、本土世界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多元自然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本土共同体设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跨文化生态批评的基本特征
一、跨文化生态批评的阈限特征
二、跨文化生态批评的正义伦理
三、跨文化生态批评的美学意识
小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第一章 环境正义生态批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第一节 环境正义思想萌发期
一、生态批评的种族维度
二、生态批评的“人化自然”
三、生态批评的正义视角
第二节 环境正义思想的发展期
一、回归大我:生态自我概念
二、物我间性:多元自然主义
三、正义修正:变革生态批评
第三节 环境正义思想主要特征
一、环境正义思想的本土性
二、环境正义思想的实践性
三、环境正义思想的种族性
小结与反思
第二章 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的关键词及其内涵
第一节 环境正义思想关键词
一、中间地带概念
二、观察工具概念
三、牺牲区域概念
第二节 环境正义思想去疆界
一、去除印与白疆界
二、去除物与人疆界
三、去除南与北疆界
第三节 走向环境人文实践
一、界墙坍塌:世界政治与本土叙事
二、践行践远:本土生态与正义实践
三、行星视野:生态批评与正义生态学
小结与反思
第三章 环境正义生态批评的地位
第一节 生态批评社会转向的里程碑
一、崭露头角:环境活动的理论化
二、边界扩展:生态自我的利他化
三、本土叙事:人文实践的在地化
第二节 环境正义文化研究的导航仪
一、思想背景:关注跨文化对话
二、物我吊诡:关注自然的复魅
三、方法变革:关注民族志书写
第三节 重塑生态共同体的必经阶段
一、破而后立:处所意识羸殆与重建
二、生存策略:中间地带与共同体
三、正义伦理:语言为阿喀琉斯之踵
小结与反思
第四章 从环境正义生态批评到多元文化生态批评
第一节 从正义向多元的内在逻辑
一、牺牲地带:与官方景观对峙的本土景观
二、两可之间:被恶作剧者挑战的正义规则
三、全球地方:与本土视界汇通的多元视界
第二节 多元文化生态批评的根基
一、本土世界政治观
二、多元物质主体性
三、争议地带多元性
第三节 多元文化生态批评的价值
一、幽暗环境的多元之光
二、幽暗环境的正义之光
三、重拾文学想象的力量
小结与反思
第五章 多元文化生态批评与跨文化生态批评
第一节 从“多元”向“跨文化”的内在逻辑
一、“生生”与“多元”拈花一笑
二、新5Y本土共同体建构
三、跨文化的想象共同体
第二节 多元文化生态批评的承续
一、本土世界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多元自然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
三、本土共同体设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跨文化生态批评的基本特征
一、跨文化生态批评的阈限特征
二、跨文化生态批评的正义伦理
三、跨文化生态批评的美学意识
小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