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有贵
页数:21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300060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呈现乡镇企业发展历程的同时,还用了3章的篇幅对其进行展开综合考察分析,即基于农民参与视角考察分析了乡镇企业组织制度变迁,着眼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示探讨了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在夹缝和歧视中发展的实现机制,基于大历史观探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性贡献。既完整介绍由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也突出了受高度关注的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又有针对性地回应了乡镇企业研究中的疑点问题,试图实现研究书写乡镇企业历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郑有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9月至2023年6月任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主任。1984年7月至2010年9月在农业部工作,先后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为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第六、七届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等专家咨询、调研草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参考材料、面向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重要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在《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等发表文章300余篇。独著、主编26部,其中5部分别入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百种重点图书、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百种重点图书、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2019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5部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5部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部入选2023年丝路书香工程项目,1部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1部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1卷获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著作奖。
本书特色
中国农村工业、乡镇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异军突起,能够成功走出农村工业化发展道路、城乡“两条腿”工业化发展道路,缘于中国在农村发展工业的战略主张,在中国特色农村治理结构下探索出独特的实现机制。
目录
第一章 社队企业的孕育兴起(1949-1978)
一、农村手工业的恢复发展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副业孕育社队企业
三、发展社队工业的战略构想
四、社队企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章 社队企业大发展(1979-1983)
一、“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的新定位
二、 促进社队企业发展的 个 文件
三、围绕要不要社队企业大发展开展辩论
四、社队企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强化市场导向的意识
五、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力排众议推动社队企业健康发展
六、实行整顿促进社队企业健康发展
七、社队企业在改革、调整、整顿中实现健康发展
第三章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1988)
一、促进社队企业开创新局面政策的 和实施
二、逐步解除流通政策对乡镇企业发展的约束
三、促进乡镇企业贸工农、技工贸结合
四、把乡镇企业纳入 重大发展计划
五、加大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支持
六、乡镇企业占据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第四章 乡镇企业在治理整顿中发展(1989-1991)
一、治理整顿初期乡镇企业遭砍
二、继续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三、在治理整顿中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能力提升
四、乡镇企业在治理整顿中健康发展
第五章 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1992-)
一、明确发展乡镇企业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二、促进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
三、 专门法律为乡镇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 以促进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文件
五、乡镇企业的分化与乡镇企业概念中“乡镇”二字的淡出
第六章 农民参与视角的乡镇企业组织制度变迁
一、社队企业的社区集体经济性质与实行承包经营改革
二、乡镇企业“多轮驱动”
三、促进农民联营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
四、乡镇企业由发展股份合作制向股份制演变
第七章 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在夹缝和歧视中发展的实现机制
一、农村社区集体统筹和积累是农村工业、乡镇企业获得“ 桶金”的独特条件
二、中国农民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和发扬“四千四万精神”是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低成本经营发展是农村工业、乡镇企业的优势
四、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农村工业、乡镇企业由在夹缝和歧视中生存向平等发展的制度保障
五、农工商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是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增强聚集力的必然要求
第八章 乡镇企业的发展变化和历史性贡献
一、乡镇企业产业由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拾遗补阙的“五小工业”向全面发展拓展
二、乡镇企业地域布局由分散在乡村转向城镇和产业园集中的改善
三、乡镇企业规模由发挥“船小好掉头”优势到为增强竞争力组建乡镇企业集团
四、乡镇企业的历史性贡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