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盛丹艳 选编
页数:15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2081860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中西哲学的对话与融通中,原本的哲学概念和主题会因不同的视角而形成新的意义,也会因两种不同的哲学特质和路径,而形成哲学比较研究新的问题域和方法论。在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如何促进中国现时代原创性哲学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遴选了自2010年以来在《学术月刊》发表的关涉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相关主题论文,试图通过多位学者对相关原创性问题的探索,呈现比较哲学研究积累的部分成果,并希望引起对这一主题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作者简介
盛丹艳,《学术月刊》副总编。组织刊发“现时代的中国哲学:担当与使命”“后合法性时代的中国哲学学科”“诠释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学术”等多组专题和笔谈,并较早关注到国内哲学界提出的“汉语哲学”新概念及其蕴含的重要理论意义。撰写的《当代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获2019年华东地区期刊出版研究论文一等奖。
本书特色
《学术月刊》由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推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为宗旨,倡导学术探索与争鸣。本书着眼于哲学领域,精心遴选出公开发表在《学术月刊》上2010—2022年间的12篇论文,希望通过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展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时代发展与经典回溯的双向互动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目录
序
“本质”观念及其生存状态分析
——中西哲学比较的考察 /俞宣孟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
——冯契与走向当代的中国哲学 /杨国荣
中西哲学比较的前提反思 / 吴晓明
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 / 孙向晨
道德感动与儒家的德性示范伦理学 /王庆节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
抑或动力之知?/ 黄 勇
再论道德的能力之知
——评黄勇教授的良知诠释 / 郁振华
比较哲学方法论新探 / 马 琳 凡·柏拉克
文化原创期与中西之源发性差异的形成
——“视域歧分”视角下的中西文化比较 刘耘华
跨文化视域中的言意之辨
——古代语言与知识的关系范式新探 /陈越骅
中西哲学会通视域中的“内在超越”与“天人合一” / 徐 陶
“性情”别解
——从金岳霖和穆尔的观点看 何松旭
“本质”观念及其生存状态分析
——中西哲学比较的考察 /俞宣孟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
——冯契与走向当代的中国哲学 /杨国荣
中西哲学比较的前提反思 / 吴晓明
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 / 孙向晨
道德感动与儒家的德性示范伦理学 /王庆节
论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命题性知识,能力之知,
抑或动力之知?/ 黄 勇
再论道德的能力之知
——评黄勇教授的良知诠释 / 郁振华
比较哲学方法论新探 / 马 琳 凡·柏拉克
文化原创期与中西之源发性差异的形成
——“视域歧分”视角下的中西文化比较 刘耘华
跨文化视域中的言意之辨
——古代语言与知识的关系范式新探 /陈越骅
中西哲学会通视域中的“内在超越”与“天人合一” / 徐 陶
“性情”别解
——从金岳霖和穆尔的观点看 何松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