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经典常谈

封面

作者:朱自清

页数:235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201819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经典常谈》是一本经典阅读训练的入门读物,也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本书写作时间在1938到1942年间,于1942年出版。当时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这本小册子分十三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倾注了朱自清先生许多的心血和对后学的殷殷关爱。叶圣陶先生在1980年写的《重印〈经典常谈〉序》中这样评论道:“朱先生逝世已经三十二年,重看这本书,他的声音笑貌宛然在面前,表现在字里行间的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我追怀不已,痛惜他死得太早了。”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读者通过《经典常谈》来亲近我们的经典古籍和传统文化。
为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朱自清的文字风格和研究方法,本书增收十四篇文章作为“延伸阅读”。《匆匆》《春》《背影》等七篇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有的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怎样学习国文》《文学的标准和尺度》等七篇则可视为《经典常谈》的延续扩充,它们或是提纲挈领地指出学习和理解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方法;或是讨论了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某些重要论题;或是以具体作品为例,展示了读诗解诗的方法。这些都可成为读者经典阅读训练的有效助力。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著作《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等。

相关资料

他的文章简洁精练不让于上品古文,而用字确是日常语言所用的字,语句声调也确是日常语言所有的声调。就剪裁锤炼说,它的确是“文”;就字句习惯和节奏说,它也的确是“语”。任文法家们去推敲它,不会推敲出什么毛病;可是念给一般老百姓听,他们也不会感觉有什么别扭。
——朱光潜《敬悼朱佩弦先生》

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对人对事对文章,他一切处理的那末公允,妥当,恰到好处。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
——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

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五四”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
——张中行《朱自清》

朱先生所说的经典,指的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用文字写记下来的东西。假如把准备接触这些文化遗产的人比做参观岩洞的游客,他就是给他们当个向导,先在洞外讲说一番,让他们心中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边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因而能够按真际讲说,决不说这儿是双龙戏珠,那儿是八仙过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好向导。
——叶圣陶《重印〈经典常谈〉序》

这部书除诗文两篇及辞赋外,经、史、子,一部一部地介绍,每部书的著者和著作时代及其基本内容和特点,都一一叙述简单而清楚,每篇几千字,最便于青年阅读学习。
——季镇淮《从〈经典常谈〉谈开去——与吴伯衡话读书》

本书特色

大师写给大众的国学读本
以文光书店1946年初刊本为底本,最大限度保留了作品原貌和时代特色
为保证相关知识的准确性,个别地方采用“编者按”的方式做了补充说明
书前有北京大学赵长征教授撰写的导读
增收十四篇“延伸阅读”,更全面地展现朱自清的文字风貌

目录

导读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延伸阅读
匆匆

背影
荷塘月色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白马湖
冬天
怎样学习国文
——在昆明中法中学讲演
文学的标准和尺度
古文学的欣赏
论雅俗共赏
《诗言志辨》序
王安石《明妃曲》
《古诗十九首》释

编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经典常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3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