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勉钰
页数:474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2100428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伟大的长征一样,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苏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就其艰苦性来说,并不亚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就其结局而言,“正如长征红军是八路军的前身,南方游击队后来成为新四军”。60多年前,郭沫若就把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称之为“新四军前身奋斗史”。
目录
第一章 江西各革命根据地概况
第一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第二节 中央苏区的创建与发展
一、中央苏区的创建
二、中央苏区的发展
第三节 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信江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三、闽浙赣苏区的形成,苏区进入全盛时期
第四节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第五节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第六节 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第二章 向游击战争转变
第一节 游击战争的准备
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二、中共中央对留守中央苏区的部署与游击战争的准备
三、中央苏区早期的游击战争
第二节 中央苏区的沦陷与中央分局战略思想的初步转变
一、正规战的继续失败与中央苏区的沦陷
二、敌人侵占中央苏区后的暴行和反动统治的加强
三、中共中央分局战略指导思想的初步转变
第三节 遵义会议后的中央指示与留守苏区红军的战略转变
一、中共中央的二月指示
二、项英、陈毅组织九路突围,红军实现战略转变
第三章 赣粤边的游击战争
第一节 长岭会议,制定正确方针
一、赣粤边游击区的地理环境与革命基础
二、项英、陈毅上油山
三、长岭会议
第二节 保存自己,粉碎敌人的军事“清剿”
一、国民党军对赣粤边“清剿”的部署
二、挫败余汉谋的第一次“清剿”
三、北山事件及其教训
四、反封坑、反搜山斗争
第三节 依靠群众,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一、敌人对赣粤边游击区的经济封锁
二、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斗争
第四节 扩大游击区域,发展革命力量
一、抓住两广事变时机,扩大游击根据地
二、九月决议
第五节 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清剿”
一、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第一次“清剿”的失败
二、西安事变在赣粤边的反响
三、粉碎敌第四十六师的第二次“清剿”
四、梅岭事件
五、敌第四十六师发动第三次“清剿”及其最后失败
第四章 汀瑞边的游击战争
第一节 汀瑞边游击战争的准备
一、红都沦陷后的严酷形势
二、汀瑞边游击战争的组织准备
三、血染铜钵山
第二节 独立的,分散的游击战争
一、丝茅坪会议,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
二、做好群众工作,充分依靠群众
三、在党的领导下,三支游击队各自为战
第三节 汀瑞边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
一、汀瑞游击支队的组建
二、威震闽赣边的三次奇袭
三、和平谈判及改编为新四军
第五章 湘赣边的游击战争
第六章 赣东北和皖浙赣边的游击战争
第七章 闽赣边区的游击战争
第八章 湘鄂赣边的游击战争
第九章 南方国共合作谈判,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第一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第二节 中央苏区的创建与发展
一、中央苏区的创建
二、中央苏区的发展
第三节 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信江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三、闽浙赣苏区的形成,苏区进入全盛时期
第四节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第五节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第六节 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一、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第二章 向游击战争转变
第一节 游击战争的准备
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二、中共中央对留守中央苏区的部署与游击战争的准备
三、中央苏区早期的游击战争
第二节 中央苏区的沦陷与中央分局战略思想的初步转变
一、正规战的继续失败与中央苏区的沦陷
二、敌人侵占中央苏区后的暴行和反动统治的加强
三、中共中央分局战略指导思想的初步转变
第三节 遵义会议后的中央指示与留守苏区红军的战略转变
一、中共中央的二月指示
二、项英、陈毅组织九路突围,红军实现战略转变
第三章 赣粤边的游击战争
第一节 长岭会议,制定正确方针
一、赣粤边游击区的地理环境与革命基础
二、项英、陈毅上油山
三、长岭会议
第二节 保存自己,粉碎敌人的军事“清剿”
一、国民党军对赣粤边“清剿”的部署
二、挫败余汉谋的第一次“清剿”
三、北山事件及其教训
四、反封坑、反搜山斗争
第三节 依靠群众,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一、敌人对赣粤边游击区的经济封锁
二、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斗争
第四节 扩大游击区域,发展革命力量
一、抓住两广事变时机,扩大游击根据地
二、九月决议
第五节 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清剿”
一、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第一次“清剿”的失败
二、西安事变在赣粤边的反响
三、粉碎敌第四十六师的第二次“清剿”
四、梅岭事件
五、敌第四十六师发动第三次“清剿”及其最后失败
第四章 汀瑞边的游击战争
第一节 汀瑞边游击战争的准备
一、红都沦陷后的严酷形势
二、汀瑞边游击战争的组织准备
三、血染铜钵山
第二节 独立的,分散的游击战争
一、丝茅坪会议,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
二、做好群众工作,充分依靠群众
三、在党的领导下,三支游击队各自为战
第三节 汀瑞边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
一、汀瑞游击支队的组建
二、威震闽赣边的三次奇袭
三、和平谈判及改编为新四军
第五章 湘赣边的游击战争
第六章 赣东北和皖浙赣边的游击战争
第七章 闽赣边区的游击战争
第八章 湘鄂赣边的游击战争
第九章 南方国共合作谈判,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节选
《江西三年游击战争史》内容简介: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伟大的长征一样,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苏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就其艰苦性来说,并不亚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就其结局而言,“正如长征红军是八路军的前身,南方游击队后来成为新四军”。60多年前,郭沫若就把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称之为“新四军前身奋斗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