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封面

作者:高秋凤

页数:29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003213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及青少年手机成瘾预防与干预的从业经验,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成因、预防和干预的方式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家长和老师在现实生活和教学中解决青少年手机成瘾等问题,给出了有力的支撑。家长和老师参照书中的案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方法,帮助孩子走出手机成瘾的困局。

作者简介

高秋凤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习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家庭教育专委会委员,深圳家庭教育研究院智库专家,广东省人力资源协会智库专家。手机成瘾国家社科基金主持人,深圳市942电台及腾讯成长守护平台青少年手机防沉迷宣传专家。
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手机成瘾等发展性问题行为及神经机制研究,是国内青少年手机成瘾及矫正研究领域的专家。擅长儿童青少年发展性心理问题(手机成瘾、多动、情绪障碍、学业倦怠)个案咨询,有着丰富的手机成瘾个案咨询经验。

相关资料

历史发展经常使人类陷入似乎二律背反的两难选择。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的功能远远超出了“通话”,已经全方位的介入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但这也产生了“手机多任务行为”,容易形成手机依赖,甚至成瘾行为。作者在大量临床心理实践基础上为意欲走出两难困境的青少年家庭提供了一种从根部预防青少年成瘾行为的选择。
蔡禾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

手机是一个特别的客体,对于青少年具有特殊的意义,手机依赖己经演变成了亲子矛盾、师生冲突的战场,作者建议以科学思维认识、理解和处理手机依赖。所谓科学思维就是本书反复强调的从根部着眼着手,而把握到根部,就是一个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青少年通过手机依赖把父母和教师逼成心理专家,最终,专家们了解了孩子,亲近了自己。
吴和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

互联网技术不仅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也在改变人类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而手机、互联网依赖、成瘾的问题成为大多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共性表现,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成为家长担忧孩子昼夜颠倒、睡眠节律紊乱的最头痛问题。基于长期、深入、科学的调研及临床个案经验,本书作者提出了培养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情绪调节和自我功能来应对和解决上述难题。我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困境中的孩子和头痛不已的老师、家长们。
徐凯文
大儒心理创始人,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是关于青少年手机使用成瘾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一本重要著作。作者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实用的干预方法。本书不仅分析了手机成瘾的成因和影响,还提供了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刘重洲
亚马逊智能硬件亚洲产品完整团队负责人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瘾逐渐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习、社交和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本书帮家长朋友找到了破解手机成瘾的深层密钥,并提供了一套易操作的解决方案。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
欧喜文
平安人寿培训管理部UGC团队负责人,培训专家

本书特色

1.本书作者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手机成瘾等发展性问题行为及神经机制研究,是国内青少年手机成瘾及矫正研究领域的专家。
2.本书让家长明白青少年手机上瘾真相,给出了引领孩子迷途知返的理论及工具,从根部解决令家长头疼的孩子手机上瘾问题。
3.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蔡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吴和鸣、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亚马逊智能硬件亚洲产品完整团队负责人刘重洲、平安人寿培训管理部UGC团队负责人欧喜文联袂推荐。

目录

第 1 章 青少年对手机欲罢不能的神经生理机制 // 1
青少年是手机上瘾的高风险人群········3
心理性上瘾行为实验的启示········5
忍不住不是孩子们的错········8
手机在身边就已经影响了注意力········19
理解因手机产生的分心现象········20
手机使用引发的亲子冲突········23
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前额叶功能训练········28

第 2 章 我的孩子上瘾了吗 // 33
什么是手机上瘾········35
手机上瘾评估的常见误区········38
手机上瘾的 6S 简易评估法········40
手机上瘾评估的注意事项········50

第 3 章 三大基本心理需求的缺失导致手机上瘾 // 51
通过现象看实象········53
冰山之下的三大基本心理需求········54
青少年手机上瘾的形成路径········61
预防及干预手机上瘾的青少年积极发展模型········68

第 4 章 归属感培养 // 73
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看群体归属的重要性········75
归属感是安心学习的基础········77
平衡两种本能驱力········81
增强自我分化程度········84
父母要学会成为孩子的情感“容器”········89

第 5 章 自主感培养 // 97
建构了自我同一性,动力自然就来了········99
自主感培养的关键········104
让青少年学会延迟满足········114
帮助青少年学会自主管理的三个法则········121

第 6 章 胜任感培养 // 129
学习动力的激活········131
学习信念的搭建:学习意义的形式训练说········134
学习毅力的培养:注意力抗干扰训练········136
螺旋式成长曲线的魔力········139
高光时刻的回应技术········142
昏暗时刻的回应技术········144
学习与“我不能、我不行、我不好”相处········151
用上瘾钩子提高学习胜任力········156

第 7 章 情绪调节 // 163
了解情绪的由来和作用········166
接受符合情境一致性的情绪反应········171
情感区分能力:允许他人有情绪········174
不要违背守恒法则········175
改变对负性情绪的态度········178
情绪抚慰的两种途径········179

第 8 章 增强核心自我功能 // 183
核心自我的功能及其关键影响因子········185
心理营养与科胡特的三种关系体验需要········187
精气神的提升:增强核心自我功能的关键········196

第 9 章 身心语言程序: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 201
身心语言程序的作用········204
归属感培养:自我分化能力提升示例········208
自主感培养:从根源处解决问题示例········210
胜任感培养:减少分心行为示例········213
核心自我功能培养:6S 简易评估法示例········216

第 10 章 手机健康、积极使用的路径 // 223
什么时候给孩子配手机合适········226
什么时候立规矩最有效········227
设定健康使用时间········229
善用多元化策略:用对了,本身就能预防上瘾行为········234
学习专区和休闲专区分开········237
构建远离诱惑的环境:怎么用才不影响学习········238
上网量要搭配对应量的运动········240
睡觉前半小时不用手机········242
手机使用遵循普雷马克原理········242
善用技术管好孩子用网········244
制订 3 3 用机协议········246

第 11 章 如何面对手机过度使用 // 249
从容面对:心态调整三部曲········251
家长管孩子时感到失望或绝望该怎么办········254
先给孩子把把脉········258
调整好关系:住进孩子的心里········262
活出美好自我:成为青少年的抱持性客体········269
妈妈神光照护:孩子走出困境的关键········270
用科研的思维让家长成为解决成瘾问题的专家········274

后 记 从知道到做到:贵在践行 // 277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3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