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友绍,孙翠慈,王玉图
页数:182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093128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广东大亚湾站2007-2017年数据,对大亚湾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2007–2017年大亚湾站代表性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
作者简介
王友绍,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站长。长期从事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研究,在河口海湾生态环境与监测、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维持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孙翠慈,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副主任。先后主持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
王玉图,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从事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研究工作。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大亚湾站介绍
2.1 大亚湾站简介
2.2 大亚湾站的学术价值
2.2.1 大亚湾站具体代表性成果
2.2.2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2.2.3 科研能力与技术平台
2.2.4 开放与交流
2.2.5 发展目标
第3章 主要样地与观测设施
3.1 主要海上观测场介绍
3.1.1 大亚湾站海上观测场
3.1.2 大亚湾站综合气象要素观测场(DYBQX01)
3.2 主要观测设施介绍
3.2.1 大亚湾站综合气象要素观测场E601蒸发皿(DYBQX01CZF_01)
第4章 联网长期观测数据
4.1 水文与水体物理要素
4.1.1 概述
4.1 I2数据采集与处理
4.1.3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4.1.4 数据
4.2 水体化学要素
4.2.1 概述
4.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2.3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4.2.4 数据
4.3 沉积要素
4.3.1 概述
4.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3.3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4.3.4 数据价值/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4.3.5 数据
4.4 水体生物要素
4.4.1 海洋微生物
4.4.2 叶绿素与初级生产力
4.4.3 浮游植物
4.4.4 浮游动物
4.4.5 底栖生物
4.5 气象要素观测
4.5.1 概述
4.5.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5.3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4.5.4 数据
第5章 大亚湾站特色研究与数据
5.1 大亚湾生态环境长期变化特征
5.1.1 大亚湾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环境
5.1.2 3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趋势
5.2 海上绿色长城——红树林生态修复与保护
参考文献
序二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大亚湾站介绍
2.1 大亚湾站简介
2.2 大亚湾站的学术价值
2.2.1 大亚湾站具体代表性成果
2.2.2 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2.2.3 科研能力与技术平台
2.2.4 开放与交流
2.2.5 发展目标
第3章 主要样地与观测设施
3.1 主要海上观测场介绍
3.1.1 大亚湾站海上观测场
3.1.2 大亚湾站综合气象要素观测场(DYBQX01)
3.2 主要观测设施介绍
3.2.1 大亚湾站综合气象要素观测场E601蒸发皿(DYBQX01CZF_01)
第4章 联网长期观测数据
4.1 水文与水体物理要素
4.1.1 概述
4.1 I2数据采集与处理
4.1.3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4.1.4 数据
4.2 水体化学要素
4.2.1 概述
4.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2.3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4.2.4 数据
4.3 沉积要素
4.3.1 概述
4.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3.3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4.3.4 数据价值/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4.3.5 数据
4.4 水体生物要素
4.4.1 海洋微生物
4.4.2 叶绿素与初级生产力
4.4.3 浮游植物
4.4.4 浮游动物
4.4.5 底栖生物
4.5 气象要素观测
4.5.1 概述
4.5.2 数据采集与处理
4.5.3 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
4.5.4 数据
第5章 大亚湾站特色研究与数据
5.1 大亚湾生态环境长期变化特征
5.1.1 大亚湾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环境
5.1.2 3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变化特征与趋势
5.2 海上绿色长城——红树林生态修复与保护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