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汪家熔著
页数:409 页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68178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本书特色
《中国出版通史(6):清代卷(下)》讲述了:与读书人紧相连的出版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著书立说不再为三不朽,而是为民族的前途,一批原可以成为四民之首的读书人,自愿去做出版,成为四民之末的出版商,去传播与国家命运攸关的新文化,直到今天。对此,沈雁冰称之为新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经世之学的视角转换第一节 内外交困的中国近代前夜第二节 正眼看世界者第三节 昏睡年后第四节 出国笔记第二章 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与出版第一节 鸦片战争导致的民变第二节 有理论的农民造反第三节 金田起义后的早期出版物第四节 《天朝田亩制度》第五节 基督教文献第六节 文化读物第七节 官刻及其制度第八节 《资政新篇》第九节 太平天国后期出版物第十节 太平天国文献的保藏第三章 同光间地方官刻第一节 同文馆译书第二节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出版物第三节 地方官书局第四章 佛学和通俗伦理书第一节 佛学书籍的出版第二节 通俗伦理书第五章 近代印刷技术和纸第一节 近代印刷技术的进入第二节 铅活字技术的进入第三节 平版技术的传入和使用第四节 图版第五节 装帧形式变化第六节 纸张第六章 在华教会和外国人的出版活动第一节 禁教时代英国传教士的出版活动第二节 《江宁条约》后传教士的出版活动第三节 外国人的常识书籍出版活动第四节 广学会政治书刊的影响第七章 新出版的开始第一节 出版关注现实第二节 新式出版机构的诞生第三节 新一轮翻译的开始第四节 利润是出版的双刃剑第八章 教科书的进展第一节 对教育的艰苦认识第二节 对教科书的认识第三节 非学制教育读本第四节 壬寅学制后新式基础教育的课本第五节 癸卯学制后新式基础教育的课本第六节 废除科举后的学校课本第七节 结合国情的借鉴第八节 三套有影响的课本第九章 民主革命和宪政出版物第一节 除革命别无出路第二节 民主思想的引入和传播第三节 辛亥革命第一书——《革命军》第四节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第五节 清廷的立宪骗局第六节 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出版物第七节 国粹派的出版活动第十章 新形态出版物第一节 名词术语的厘定第二节 农学书第三节 科学刊物第四节 教育学书刊第五节 新型工具书第六节 儿童读物第十一章 小说与文学期刊第一节 依然故我的年前第二节 “三琐记”:最早的文学期刊第三节 甲午后小说开始改变第四节 小说的改革第五节 小说理论的兴起第六节 清末小说知多少第十二章 传统出版物的式微第一节 日薄西山的宫廷出版第二节 书院刻书第三节 私家刻书一般第十三章 新出版的发行第一节 依靠水运的图书发行第二节 新旧分界的发行死结第三节 卖书只有小书店第四节 在外地开分店获得发展第五节 学者开书店第十四章 拳拳于民族解放的出版人第一节 不该被遗忘者——卢靖第二节 服务总编辑的总经理第三节 “润滑剂”高梦旦附录一 近代出版大事记附录二 参考书目后记
节选
《中国出版通史(7):清代卷(下)》讲述了:70年的晚清占了9卷本《中国出版通史》的1卷,转型的70年事情既多又重要。我们以近2000年时间花大力气修筑长城,城墙只能防止入侵,充分说明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到明末,进入近世,世界开始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这个大国由文化相对后进,又事事恪守祖训的民族统治,于是,失掉了与世界共进的可能。“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个永恒的真理。我们在北面筑了长城,外侮却是从东南沿海侵入,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人的鱼肉!我国虽热爱和平,但为了维护和平与自由,从不吝啬自己的生命。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甲午战争唤醒了读书人,运用手中笔,前赴后继在民族自救中尽力。于是,与读书人紧相连的出版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著书立说不再为三不朽,而是为民族的前途,一批原可以成为四民之首的读书人,自愿去做出版,成为四民之末的出版商,去传播与国家命运攸关的新文化,直到今天。对此,沈雁冰称之为新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