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涛;富志鹏;林宣财;潘兵宏;张江洪
页数:392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141905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原创性地提出了高速公路主线分合流区车道级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设计原理,并系统阐述了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原理与方法。全书分3 篇共9 章。第1 篇主要介绍主线分合流区关键技术指标的确定原理,建立、完善互通式立交设计指标体系。第2 篇重点介绍主线分合流区车道级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系统与交通安全综合保障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多车道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的组织管理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方案。第3 篇主要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 T D21—2014)中相关规定的原理进行深入解读,解释关键技术指标的来源,同时基于总结性、创新性与原创性研究成果,阐述灵活运用技术指标的方法。本书列举了较多典型工程案例剖析,供同行借鉴、参考。本书为互通式立交设计、车道级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设计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实用参考书,为从事公路总体、互通式立交、智慧高速公路与交通安全设施专业的广大设计、管理、科研人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设计指南,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目录
第1 章 主线分合流区换道距离与识别视距3
1. 1 主线分合流区与出口识别位置的界定………………………………………… 4
1. 2 车辆换道一次总距离与换道距离计算参数…………………………………… 11
1. 3 主线分合流区不同车道车辆的最小换道距离………………………………… 17
1. 4 主线出入口识别视距与平、竖曲线最小半径………………………………… 23
第2 章 主线同侧相邻出入口最小间距设计指标45
2. 1 主线同侧分合流最小间距……………………………………………………… 46
2. 2 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交织区最小长度………………………………………… 54
2. 3 主线出入口与隧道口之间最小净距…………………………………………… 75
第3 章 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指标体系及关键技术指标89
3. 1 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技术指标体系…………………………………………… 90
3. 2 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关键技术指标…………………………………………… 93
3. 3 主线分合流区车道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关键技术指标……………………… 96
第4 章 主线分合流区车道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系统101
4. 1 主线分合流区交通安全综合保障基本框架………………………………… 102
4. 2 主线分合流区车道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系统……………………………… 109
4. 3 主线出入口与隧道口小净距路段车道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系统………… 117
第5 章 主线分合流区路段交通安全综合保障措施129
5. 1 主线分合流区路段交通安全综合保障措施………………………………… 130
5. 2 主线出入口与隧道口小净距路段提升交通安全的保障措施……………… 137
第6 章 互通式立交总体规划设计149
6. 1 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控制要素……………………………………………… 150
6. 2 互通式立交规划设计要领…………………………………………………… 155
6. 3 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 166
第7 章 互通式立交平纵面与横断面优化设计169
7. 1 互通式立交主线、匝道平纵面线形设计……………………………………… 170
7. 2 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183
3
7. 3 互通式立交内的平面交叉设计……………………………………………… 211
7. 4 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停车视距与保证措施………………………………… 220
第8 章 互通式立交分合流连接部优化设计231
8. 1 主线侧变速车道连接部设计………………………………………………… 232
8. 2 主线及匝道分合流连接部设计……………………………………………… 248
8. 3 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设计…………………………………………………… 261
第9 章 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设计271
9. 1 互通式立交常用形式及适应条件…………………………………………… 272
9. 2 单喇叭形及变形互通式立交灵活性设计…………………………………… 292
9. 3 变形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设计…………………………………… 302
9. 4 复合式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设计…………………………………………… 316
9. 5 主线出入口与隧道口小净距路段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设计……………… 326
参考文献345
1. 1 主线分合流区与出口识别位置的界定………………………………………… 4
1. 2 车辆换道一次总距离与换道距离计算参数…………………………………… 11
1. 3 主线分合流区不同车道车辆的最小换道距离………………………………… 17
1. 4 主线出入口识别视距与平、竖曲线最小半径………………………………… 23
第2 章 主线同侧相邻出入口最小间距设计指标45
2. 1 主线同侧分合流最小间距……………………………………………………… 46
2. 2 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交织区最小长度………………………………………… 54
2. 3 主线出入口与隧道口之间最小净距…………………………………………… 75
第3 章 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指标体系及关键技术指标89
3. 1 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技术指标体系…………………………………………… 90
3. 2 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关键技术指标…………………………………………… 93
3. 3 主线分合流区车道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关键技术指标……………………… 96
第4 章 主线分合流区车道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系统101
4. 1 主线分合流区交通安全综合保障基本框架………………………………… 102
4. 2 主线分合流区车道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系统……………………………… 109
4. 3 主线出入口与隧道口小净距路段车道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系统………… 117
第5 章 主线分合流区路段交通安全综合保障措施129
5. 1 主线分合流区路段交通安全综合保障措施………………………………… 130
5. 2 主线出入口与隧道口小净距路段提升交通安全的保障措施……………… 137
第6 章 互通式立交总体规划设计149
6. 1 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控制要素……………………………………………… 150
6. 2 互通式立交规划设计要领…………………………………………………… 155
6. 3 互通式立交总体设计………………………………………………………… 166
第7 章 互通式立交平纵面与横断面优化设计169
7. 1 互通式立交主线、匝道平纵面线形设计……………………………………… 170
7. 2 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183
3
7. 3 互通式立交内的平面交叉设计……………………………………………… 211
7. 4 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停车视距与保证措施………………………………… 220
第8 章 互通式立交分合流连接部优化设计231
8. 1 主线侧变速车道连接部设计………………………………………………… 232
8. 2 主线及匝道分合流连接部设计……………………………………………… 248
8. 3 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设计…………………………………………………… 261
第9 章 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设计271
9. 1 互通式立交常用形式及适应条件…………………………………………… 272
9. 2 单喇叭形及变形互通式立交灵活性设计…………………………………… 292
9. 3 变形苜蓿叶形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设计…………………………………… 302
9. 4 复合式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设计…………………………………………… 316
9. 5 主线出入口与隧道口小净距路段互通式立交方案优化设计……………… 326
参考文献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