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成金
页数:241 页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008448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治住一颗奢惰之心成大事者最切忌的是犯有奢惰之心,因此在人生学问总要剔除“奢惰”两字。曾国藩通过几十年的宦海生涯,总结出无论是居和平之世还是居离乱之世,奢惰都必定导致失败的人生学问。曾国藩举和珅的例子说,和坤当年受宠信,二十几年任军机大臣,积累的财富几乎和国家差不多,这是极盛之时的事,但最后还不是一条白帛结束了性命。他说,人无论多贪,多富有,但只能居住一间房子,睡一张床。他说的是人的消费是有限度的。咸丰九年(1859年6月),曾国藩奉朝廷之命,前往四川,至武昌而止。是年,他的九弟曾国荃在家乡购置一座华丽的新居,前有辕门,后仿公署之制,有数重门。一时乡人颇有浮议。据崇德老人——曾国藩的女儿说,曾国藩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信给曾国荃,令他将新居毁掉。曾国荃起初不以为然,曾国藩晓以情理,这位九弟才毁掉。曾国藩的女儿时年8岁,她后来回忆说:“余犹忆戏场之屋脊为江西所烧之蓝花回文格也。”在曾国藩的日记中曾记有这样的历史典故:田单攻打狄人的城邑,鲁仲连预料他攻不下,后来果然三个月没能攻克。田单向鲁仲连询问原因。仲连说:“将军您在守卫即墨时,坐下就编织草筐,站起就手持锹镬,做士卒的榜样,全军上下都抱着舍生忘死之心,一听到您的号令,没有人不挥臂洒泪而跃跃欲试的,这就是能打败燕国的缘故啊。现在,您东边有夜邑进献的珍奇,西边有遨游淄上的快乐,身披黄金饰带而驰骋在淄渑大地,尽情享受活着的欢乐却没有殊死作战之志,这就是不能战胜狄人的原因啊!”曾国藩说.我曾对鲁仲连这番话深信不疑。认为是正确无比、不可更改的高论。同治三年(1864.年),收复了江宁城后,我看到湘军上下一派骄矜自得、纵情逸乐,担心他们不能再使用,就全部遣散原籍务农去了。到了同治四年(1865年5月),我受命前往山东、河南一带围剿捻匪,湘军跟随的极少,专门任用皖籍的淮军。我看到淮军将士虽然士气高昂,但也缺少忧患危机意识,暗暗担忧,恐怕他们不能平定流贼。《庄子》上有“两军相对哀者胜”的话,鲁仲连说的凭借忧和勤能胜而由于娱乐失败的话,也就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后来,我因为生病而上疏请求退休归隐,于是解除了兵权。然而李鸿章最终用淮军削平了捻军,这大概因为淮军士气还很旺盛吧。用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来感染战士,用昂扬的斗志来振作三军的士气,这两种做法都能够获胜,只在于主帅审时度势地善于运用罢了。我以往单单主张“忧勤”这一种说法,恐怕是
目录
节选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名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即探究其一生成就大事的不传之秘,创造性地将他一生的成就归纳为“八大学问”,可以说这“八大学问”也是他一生智慧的体现。《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汇集了一些典型案例,有助于读者对曾国藩有一个跨越时空的全方位的理解与把握,同时结合当代人在迈向成功征途上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境况,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出诸方面的运用技巧,力求使该书成为人们拿来就用得上的案头有备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