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翟鸿起
页数:292 页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34219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翟鸿起,1931年生人。现为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俗开发委员会理事、北京市民主促进会文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谜友联谊会会长、东城灯谜协会副会长等。
1994年以来,在《北京日报》、《经济日报》、《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诤友》、《北京文史》、《燕都》、《北京工人日报》、《大观园》、《西城追忆》等报刊,发表有关老北京民俗文章数十篇。在京味书楼、京味茶馆、第十五中学、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首都图书馆、西城图书馆、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医中药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单位主讲老北京民俗讲座。电视片《老北京的讲究》主演之一。著有《老北京的街头巷尾》、《老饕说吃》、《老票说戏》、《灯谜览胜》、《中华灯谜大博览》、《猜谜一窍通》、《中学各科名词趣谜》、《趣味京剧灯谜》、《说谜》丛书等。
相关资料
浪迹街头的艺人这里记叙的街头艺人,相当一部分是农村破产的农民,他们被生活所迫学得一技之长,在城市中浪迹街头,卖艺谋生,以求糊口。还有一部分人是失明的残疾人,生活无奈,只得拜师学艺,靠卖唱度日,所得甚微。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群体,终年流浪街巷闹市。他们当中有单独一人走街串巷,也有几个人合伙或夫妻、父女、师徒相依为命,形成了老北京城街头巷尾贫苦艺人队伍,百余年来,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时有所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印的《燕京岁时记》“正月”的记叙中,有“耍耗子、耍猴儿、耍苟利子、跑旱船”一节。“京师谓鼠为耗子。耍耗子者,木箱之上缚以横架,将小鼠调熟,有汲水钻圈之技,均以锣声为起止。耍猴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耍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马。苟利子即傀儡子,乃一人在布帷之中,头顶小台,演唱打虎、跑马诸杂剧。
本书特色
若谈半个世纪前串胡同吹糖人、换取灯,混在闹市的小绺、白钱、耍骨头者,可就没文字资料、档案记载可查可考以至可抄,只能凭作者观察和记忆了。经历过那段生活的未必对这些有研究,有研究而健在的人又未必有心、有力来写它……在这种情况下,出了个翟鸿起,他写了这本书!我想以老北京的身份喊一声:“好嘞您哪!”——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邓友梅翟鸿起先生用他那出神的妙笔把这逝去的生活场景记录下来,使它在北京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珍贵的印记。这个记忆不是翟鸿起先生一个人的,是整个城市的记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会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 赵书
目录
节选
这里所写、画的艺人、小贩、工匠及胡同里出售的应时小吃,都是我们幼时所居的街巷中亲眼所见。那些艺人的容貌,清晰可见;那小贩们的吆喝声,音犹在耳;那乞丐的哀告,不绝于闻……这一切都呼之即来。那时的街巷里,每天从早到晚,小贩们走马灯似的往来,而且一年中随着时令更迭而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