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黎明,黄浩著
页数:243页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70348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疗养院作为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场所,一直是城市公共建筑中的一种主要类型。由于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背景、西医和中医医疗康复技术水平的不同,使得疗养院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目前国家对疗养院财政拨款减少,大部分疗养机构经营困难,本书结合青岛市疗养院现状分析,重点梳理疗养设施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政策梳理,并提出转型提升的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
黄黎明,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海洋大学在读博士,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国家注册咨询师,研究领域主要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生态规划等方面,荣获国家和省市级嘉奖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图书鉴赏:《疗养院转型发展研究》 原创 青岛市规划院丛书 青岛规划研究 2023-11-29 14:00 发表于山东 疗养院不仅是院落围合封闭机构,这本书会给你带来新的认识。既有疗养院在体制管理、融资、市场运营等诸多问题的梳理,也有对青岛对于道家养生和近代海滨疗养的生动描绘。青岛这座城市的疗养院和为疗养院配套的道路等设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重大。希望这本书让大家对疗养院和康养产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带来新的启发。
疗养院的基本情况 疗养院作为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场所,一直是城市公共建筑中的一种主要类型。由于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背景、西医和中医医疗康复技术水平的不同,使得疗养院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国外近现代最早的疗养院可追溯到“二战”结束时起的战争医疗院,当时主要作为针对伤残军人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恢复的机构使用,内部设有疗养房间和供疗养员治疗和心理恢复的场所。此后以康复中心为主的疗养院逐渐兴起,疗养院一方面作为急性病患者在医院治疗后期的康复场所,另一方面也配备一些专业化的理疗设施为某些慢性疾病或者残疾患者提供长期的疗养服务。进入新世纪,国外疗养机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类型也变得更加丰富,不仅有针对老年养老休养的医疗机构,也有以景观休闲养生为主的疗养机构,这些机构在受到现代先进疗养理念的影响以及人文关怀设计思维的影响,在设计水平上相比之前有不小的进步。这种进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把环境因素作为理疗要素引入设计,疗养员之间的活动交流和娱乐场所逐渐增多等。
疗养院的类型 疗养院是医疗建筑系统中成形较早的一类。在国外一些国家,它是由教会中设立的养老所、济慈院等发展而来;在我国,则起源于一些寺院或官署开办的慈善性机构。就功能而言, 国内外疗养院基本一致,都是以康复疗养为主,但是由于社会基础、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疗养院的发展及现状具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全球疗养资源分布和全球疗养度假目的地分析,拥有丰富疗养地和医用资源主要分布地位于北纬30度附近,能够作为全球疗养康复目的地基本都拥有良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见图1)。其中具有康复效果的自然景观类型包括山地疗养、温矿泉疗养、森林疗养、海滨疗养、沙漠疗养、喷泉疗养等。这些有疗养康复的自然景观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若干类型在一个区域内同时存在。良好自然环境中的人文景观,包括人工岛屿、名胜古迹、古村落等。
疗养院可以用于专业的康复疗养,也可以作为旅游景点,与风景度假区相结合,供人们参观游览。国际疗养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部分知名医疗旅游目的地,如日本体检、德国看病、瑞士抗衰老等医疗旅游产品。根据国际康复研究中心和疗养旅游协会(MTA)每年评选的全球疗养旅游目的地排行分析,亚太地区将成为医疗旅游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以庐山、海棠湾等为代表的中国的疗养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图1世界各地疗养院分布图 疗养院转型发展环境分析 上世纪50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疗养事业开始兴起。当时,国家有计划地在青岛、大连、北戴河、杭州、兴城、 临潼、庐山、峨眉山等地设立了一批疗养基地和疗养院。1955年到1957年,中国卫生部专门聘请苏联疗养医学专家到国内举办培训班,还先后派出多批学生出国学习。到上世纪60年代,我国疗养院的数量达到887家,呈现出全面发展的势头。在那一时期的中国,不仅疗养院的数量比较多,疗养院的专业化程度也大大加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重塑政府运动。这场世界性政府转型的核心内容就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80年代之后,疗养制度开始改革,失去了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一大批吃“政策饭”的疗养院纷纷转型,国有疗养院在经营模式、知识结构、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资金匮乏, 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功能布局,设施设备基本为建院初期,不符合现代医疗保健的整体需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其他医院、周围温泉度假酒店相比,处于竞争弱势。
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公共服务职能与福利行政建设。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4年9月发布的《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我国现有的福利行政体系可分为两大块:一是社会保障行政,具体包括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住房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六个方面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二是除社会保障行政以外的其他福利行政,如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等。毋庸讳言,改革开放来,我国福利行政在以上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进入到十八大后,我国着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社会建设,福利行政的发展明显加速。
疗养院发展策略研究与创新 未来的疗养产业发展更要关注对生命全过程的监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仅在医院治疗疾病,还在医院之外的地方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美容保健、康复疗养等,于是各种疗养产业集群将逐步崛起。疗养产业的服务对象更宽泛,除了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高危人群或亚临床人群、慢性病早期或恢复期人群。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诸多行业遭受巨大冲击?而疗养产业由于它是老百姓的内生性需求,在经济下滑趋势下,投资健康更凸显了资金避风港的优势。从疗养产业价值链角度分析,主要包含软件及硬件两方面:第一,从医疗、健康管理、医药、医学旅游等方面形成一条完整的疗养健康产业链;第二,各项配套设施和机构完善。医疗健康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学基础科学研究,各企业在垂直维度上与大学、科研机构会形成良好的合作,信息、技术、人才、资本频繁交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能力的提升。
青岛疗养院发展研究实践 青岛的健康养生发展历史悠久,有记载的行为活动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齐桓公航海至琅琊(今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台一带),秦始皇5次巡游也曾3次登临琅琊,初登琅琊台“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复十二岁。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琅琊刻石现存86字,为秦篆极品,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秦方士徐福两次在琅琊台上书秦始皇并受秦始皇派遣率数千名童男女,从琅琊台下启航,出海寻求长生不老仙药。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五代时期道家思想与佛教、儒家思想融合发展,道教在大泽山(大基山)、崂山、马山区域不断革新传播。隋唐时期,两朝统治者大都崇尚道教,道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崂山比较著名的道士有“吴筠”、“刘若拙”、“常修安”、“李哲玄”等。吴筠是唐朝著名道士,他和李白由唐玄宗召见后当上翰林,两人相处甚密,常吟诗唱和。公元744年他和李白同游崂山。李白早上眺望着海面上升的紫气云霞,仿佛看到白发如云自称安期生的隐士,犹临仙境。此时的李白被一望无垠的大海强烈感染和震撼,挥笔写下弘扬崂山的著名诗篇《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唐玄宗阅后对崂山产生极大兴趣,将崂山改为“辅唐山”,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名扬天下。
图2 位于崂山柳树台的麦克伦堡疗养院 青岛近代疗养业发展是1897年青岛开埠并成为德国殖民地之后,德国侵略者在青岛修建了一批服务于欧洲侨民的休疗养设施,这成为青岛近代海滨旅游的发端。凭借其独特且丰富的海滨旅游资源、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和通商口岸的交通便利,青岛很快成为国内最负盛名和最具吸引力的海滨旅游城市。除了建设疗养院,1900年德国殖民当局制定了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将青岛辟为4个区域,分别是青岛区(欧洲人居住区)、颐养区(别墅区)、大鲍岛区(华人居住区)和实业区(经济贸易区),实行“华欧分区”。其中颐养区规划在汇泉湾畔的莱阳路、栖霞路一带,依山面海,风景秀丽。为满足欧洲富人阶层的娱乐度假需求,德国人在总督府地界(今康有为故居一带)辟建了一处营业性狩猎场,在汇泉湾开辟了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海滩(今第一海水浴场),并在汇泉湾畔兴建了青岛第一座大型高级饭店——亨利王子饭店。1914年德国从青岛撤离前夕,维多利亚海滩附兴建了赛马场(今汇泉广场)、森林公园(今中山公园)、高尔夫球场和若干假日型饭店、咖啡馆等娱乐休闲设施,汇泉湾一带初步建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海滨度假娱乐中心,汇泉湾畔的疗养度假别墅群建设也颇具规模。此外,火车站、码头、胶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也陆续兴建,青岛的海滨度假城市功能初步完成。来自上海、烟台、天津、神户、东京、香港、海参崴等地的英国、美国、俄国和法国游客逐年增多,美国教会在伊尔提斯海湾(今太平角一带)为美国传教士设立了一所疗养院,专门接待山东各地的美国传教士及其家属。越来越多旅居东亚的欧美家庭把青岛作为定期光顾的海滨度假地,20世纪初期青岛已成为一座具有浓郁欧陆文化色彩且蜚声东亚的海滨度假城市。
图3 青岛城区疗养院分布图 青岛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实施,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医养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青岛市为深入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促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于2018年印发了《青岛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该规划中提出,到2022年,青岛市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1%左右,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60%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促进“瞪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蓬勃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区域医疗中心、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际健康养生宜居名城。到2030年,青岛市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左右,实现医养健康领域关键技术、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成为国内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的领先城市、国际知名的高端医疗服务中心、独具特色的健康管理和养生休闲服务中心。
疗养院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 人们的健康观念产生了质的飞跃, 使疗养院传统护理工作的内涵也随之不断拓宽和充实,对疗养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在职和离职高中级干部、海勤、空勤人员转为全体有疗养需求、甚至全民健康更广阔的领域的拓展。历史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进步、新的健康观的形成, 都对疗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录
第一节 疗养院发展概况
一、国外疗养设施的历史发展概况
二、国内疗养设施的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节 疗养院的相关概念
一、疗养院的定义
二、疗养院的类型
三、疗养院的任务
四、疗养员的分类
第三节 疗养因子
一、自然疗养因子
二、人工疗养因子
第二章 国内外疗养院发展模式
第一节 国内外疗养院发展现状
一、国外疗养院发展现状
二、国内疗养院发展现状
第二节 全球疗养院整体运行分析
一、山地疗养
二、温矿泉疗养
三、森林疗养
四、海滨疗养
五、沙漠疗养
六、湿地疗养
第三节 国外疗养院发展模式研究
一、瑞士蒙特勒
二、阿联酋迪拜健康城
三、美国休斯敦
四、日本静冈
五、泰国曼谷
第四节 国内疗养院发展模式分析
一、北京市小汤山疗养院
二、解放军杭州疗养院
三、江西省庐山疗养院
四、北戴河工人疗养院
五、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
第三章 疗养院转型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疗养院发展政策解析
一、社会公共福利政策日益受到重视
二、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必然之路
三、中医药发展异军突起
四、医养健康事业的不懈追求
第二节 疗养院发展经济环境分析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
二、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分析
三、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第三节 疗养院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发展分析
二、社会亚健康状态发展分析
三、慢性病发展分析
第四节 疗养院发展康复技术环境分析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康复治疗技术的提升
三、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创新
第四章 疗养院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与创新
第一节 健全疗养院转型发展政策
一、明确疗养院土地资产转让流程
二、鼓励疗养院与养老产业结合
第二节 全面提升综合疗养服务能力
一、加快发展疗养产业集群
二、建设医疗综合体服务新模式
三、创新疗养体验模式,引导医疗旅游
第三节 创新疗养服务发展商业模式
一、推动医养结合商业新模式
二、提高专业疗养技术水平
三、打造中医药特色疗养技术
四、加强疗养院管理的制度化
第四节 顺应疗养技术发展新趋势
一、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医养产业
二、尖端医疗引领疗养城市区域环境提升
三、互联网+的健康医疗服务实现
第五章 占岛疗养院发展研究实践
第一节 青岛疗养院发展概况
一、疗养院发展历史
二、疗养院空间分布
三、疗养院建设风貌
四、疗养院经营状况
五、养老院经营状况
六、医养结合发展现状情况
第二节 青岛疗养院发展环境分析
一、青岛疗养院的发展优势
二、青岛疗养院的发展劣势
三、青岛疗养院的发展机遇
四、青岛疗养院的发展挑战
第三节 青岛疗养院转型发展策略
一、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引领时尚健康的时代潮流
二、打造军民融合示范基地,融入青岛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三、顺应疗养院改制发展需求,加强规划引导
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疗养保健基地
五、增强医养结合科研投入,吸引医疗康复高端人才
六、因式造景,提升疗养院品牌知名度
第六章 疗养院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节 疗养院产业发展趋势
一、健康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求
二、疗养院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
三、实现治-疗-养结合功能的新发展
第二节 疗养院产业发展展望
一、国家战略下疗养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二、从疗养到大健康市场转型的必然之路
三、疗养院在突发灾难中应急管理策略建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