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擎天.郑起主编
页数:256 页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3130600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林擎天,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主任,断肢再植四人小组成员之一(陈中伟、钱允庆、林擎天、鲍约瑟),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大外科委员会委员,美国新泽西医科大学Robert-Wood_Johnson医院工作一访问学者,上海胆道疾病会诊中心外科专家。《胰腺外科学》主编,《外科程序诊断》副主编,参加《胆道手术学》、《心脏血管外科学》以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外科学和《胆胰十二指肠区域临床外科学》的编写,发表论文90余篇。担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现代外科学杂志》等编委。在长期从事普通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经验,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外科临床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经验体会。
郑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1997年复旦大学附属一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外科博士毕业,师从汤钊猷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分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胰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肝癌协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担任《肿瘤》、《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参加《胰腺外科学》编写,发表论文30余篇。从事普外科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普外科常见病与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肝胆胰肿瘤外科手术,肝移植手术和综合治疗。
相关资料
插图:1.开腹后吸除积血,立即用手指捏住肝十二指肠韧带,暂时阻断肝脏血运,然后用橡胶止血带绕过肝十二指肠韧带束扎肝蒂控制出血。2.切断并缝扎肝圆韧带再剪开镰状韧带,将近侧肝圆韧带向下或向上牵拉,探查确定损伤肝脏的切除范围,再相应地游离切断左或右三角韧带和冠状韧带以达到良好的暴露。3.根据肝脏损伤的情况决定下步手术方式。(1)切除性扩创引流术:在正常肝组织与已失活、缺血的肝组织之间,用手指钝性分离并将后者切除;对分离过程中所遇到的管状结构(胆管、血管)都必须仔细加以牢固结扎或缝扎;然后清洗肝脏伤口而不必将其缝合,但要在创口内应放置引流管,或放置在管旁带有冲洗细管的引流管,以备术后作滴注抗菌溶液和抽吸引流;若为肝脏贯通伤则应在切除清创后,创口两端均要放置引流。(2)非规则性部分肝切除术:①若肝脏伤灶在左外叶,可作左外叶切除术。游离和切断结扎左侧三角韧带后托出肝叶,于镰状韧带左旁1cm处切开肝包膜,然后用刀柄或血管钳做钝性分离肝实质,见到血管或胆管均要予以钳夹、切断、结扎或缝扎。在膈顶处特别要注意钳夹、切断和缝扎左肝静脉后切除肝脏,松开肝门止血带观察肝面无出血后,将肝镰状韧带或大网膜覆盖缝合于肝脏断面。②倘若为右肝外、后叶损伤,则可做右外后叶切除术。分离右侧三角韧带和部分冠状韧带以及肝结肠韧带或肝肾韧带后,术者用左手将肝脏托出(图1—4—11),然后用手术刀在距伤灶0.5~1.0cm处切开正常肝包膜,再用刀柄或血管钳钝性分离肝实质(图1—4—12),每遇到血管和胆管均应予以钳夹、切断和缝扎直至切除肝脏,松开肝门止血带观察肝脏断面,或需用细丝线作“8”字补充缝合以防出血或胆漏(图1—4—13),再用7号丝线对肝脏断面施行间断褥式缝合(图1—4—14),用或不用大网膜再覆盖肝断面缝合。③倘若为左内叶或右前叶损伤,则可做楔状形肝切除术。在全面游离、切断、结扎肝周韧带后,将近侧肝圆韧带向下或向上牵拉,可清楚显露肝脏膈面或脏面;距肝损伤两侧正常肝脏0.5cm处切开肝包膜,用刀柄或血管钳对一侧肝实质做钝性分离,并钳夹、切断和缝扎肝内血管和胆管后,再对另一侧肝实质做钝性分离直至完全切除毁损的肝组织;松开肝门部阻断钳或止血带,观察两侧肝切面,必要时用细丝线做补充缝扎止血,再用7号丝线对两侧做一排水平褥式缝合,其进针边距为1tin,间
本书特色
《实用肝胆胰脾手术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出版基金资助
目录
节选
《实用肝胆胰脾手术学》是一部关于肝胆胰脾外科疾病手术方面的专著,吸收了多位外科学方面的专家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包括解剖基础、麻醉、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与操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详细介绍了肝胆胰脾的常规手术规范和容易产生问题的方面,并在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上做了详尽的介绍。《实用肝胆胰脾手术学》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实用、参考价值。《实用肝胆胰脾手术学》可供普通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医师使用,尤其适用于从事该专业的中、青年医师参考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