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申广军著
页数:175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096888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背后的经济驱动力量,从市场结构、技术进步、金融发展、财税政策、不确定性、经济周期等多个维度研究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因素。全书共分十章。
作者简介
申广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国有经济研究智库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2009年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15年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和《统计研究》等中文期刊,以及China Economic Review、Economics of Transition、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Design等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研究的中美贸易摩擦项目获得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批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其中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绩效评估中被评为“特优”。所著论文2016年获得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20年获得第五届洪银兴经济学奖(青年)、2021年获得第十一届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奖。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劳动收入份额是理解收入分配的关键
第二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
第三节 典型事实
第四节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
第五节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新变化
第六节 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三章 本书研究基础
第一节 本书使用的数据
第二节 劳动收入份额:定义和计算
第三节 工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特征
第四章 市场的力量——市场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
第四节 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技术的力量——信息技术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金融的力量——企业杠杆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评述
第三节 理论分析
第四节 数据和变量
第五节 数据分析
第六节 结论
第七章 政策的力量——减税政策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政策背景与实证策略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
第四节 数据分析
第五节 异质性分析和影响机制
第六节 结论
第八章 风险的力量——不确定性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机制分析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
第四节 实证结果
第五节 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
第六节 结论
第九章 周期的力量——经济周期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模型设定
第四节 实证模拟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
第十章 结论:从初次分配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第一节 劳动收入份额是理解收入分配的关键
第二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
第三节 典型事实
第四节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
第五节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新变化
第六节 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三章 本书研究基础
第一节 本书使用的数据
第二节 劳动收入份额:定义和计算
第三节 工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特征
第四章 市场的力量——市场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
第四节 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技术的力量——信息技术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金融的力量——企业杠杆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评述
第三节 理论分析
第四节 数据和变量
第五节 数据分析
第六节 结论
第七章 政策的力量——减税政策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政策背景与实证策略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
第四节 数据分析
第五节 异质性分析和影响机制
第六节 结论
第八章 风险的力量——不确定性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机制分析
第三节 数据和变量
第四节 实证结果
第五节 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
第六节 结论
第九章 周期的力量——经济周期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模型设定
第四节 实证模拟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
第十章 结论:从初次分配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