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毓云等
页数:36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28207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建构具有中国话语特色的文学理论,这是少有的壮举,也更需要学者同人秉承学术创新精神,同舟共济。但也不可否认,在创新问题上,我们还存在一些认识论的障碍,因此,只有突破种种影响创新的认识论障碍,我们才能开辟出创新之路,进而构建具有中国话语特色和文化精神的文艺理论体系。该书从理论目前选择一些有创新思想的大家,或者对他们的突出思想贡献做介绍,或者借此对当前涌现的新的文艺学现象做评介,或者对一些影响创新的认识论障碍谈体会,从理论生产方式、艺术生产方式、思想与理论、历史性、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文学记忆、神话原型批评、媒介文艺学、脑科学等诸多维度探讨文艺学创新的思想理论贡献和创新的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冯毓云,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带头人、省级审美文化与龙江文学研究基地主任,原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原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人才,黑龙江省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著作有《文艺学与方法论》、《大荒野中的老牛仔——杨利民论》、《边缘文艺学》(合著 )、《科学视野中的文艺学》(合著 );主编“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太阳岛文论书系”“北国文论书系”“龙江当代文学大系”;在权威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艺术理论生产的创新机制1
第一节理论生产方式1
第二节艺术生产方式的理论创新性20
第三节艺术理论生产的思想创新机制36
第二章文艺学理论生产创新的观念重塑71
第一节文艺学理论的相对性71
第二节文艺学理论的跨学科性81
第三节文艺学理论的改造与重塑90
第三章文艺学的“历史化”转向与创新111
第一节历史化的元批评111
第二节语境的创新机制123
第四章文艺学的科技创新路径探究141
第一节失控的焦虑142
第二节科技批判理论157
第三节科技与文艺创新193
第五章造型艺术与科学的融合208
第一节艺术透视方法的创新与发展208
第二节艺术时空理念的创新与发展231
第六章文艺学创新的记忆维度244
第一节记忆结构与文学叙事244
第二节创伤记忆与文学再现254
第三节互文性与文学记忆场265
第七章神话原型批评:学科交融与批评范式的转换274
第一节神话原型批评与神话理论的交叉影响274
第二节神话原型批评与分析心理学的融合279
第三节神话原型批评与批评理论的文化转向284
第四节神话原型批评与当代批评理论的建构288
第五节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学人类学291
第八章文艺学视域下的新媒介研究295
第一节“媒介文艺学”的突破与新话语实践的建构295
第二节“主动大众”的幻象——新媒体视域下的媒介批判理论308
第三节新媒介控制批判316
第四节新媒介环境的复杂性319
第九章人脑创新机制与艺术的互动关联性327
第一节人脑是自我发展的复杂产物327
第二节感觉器官摄入外界事物的各异性原理332
第三节感觉分析器决定视觉、听觉输入的差异性339
参考文献346
后记359
第一节理论生产方式1
第二节艺术生产方式的理论创新性20
第三节艺术理论生产的思想创新机制36
第二章文艺学理论生产创新的观念重塑71
第一节文艺学理论的相对性71
第二节文艺学理论的跨学科性81
第三节文艺学理论的改造与重塑90
第三章文艺学的“历史化”转向与创新111
第一节历史化的元批评111
第二节语境的创新机制123
第四章文艺学的科技创新路径探究141
第一节失控的焦虑142
第二节科技批判理论157
第三节科技与文艺创新193
第五章造型艺术与科学的融合208
第一节艺术透视方法的创新与发展208
第二节艺术时空理念的创新与发展231
第六章文艺学创新的记忆维度244
第一节记忆结构与文学叙事244
第二节创伤记忆与文学再现254
第三节互文性与文学记忆场265
第七章神话原型批评:学科交融与批评范式的转换274
第一节神话原型批评与神话理论的交叉影响274
第二节神话原型批评与分析心理学的融合279
第三节神话原型批评与批评理论的文化转向284
第四节神话原型批评与当代批评理论的建构288
第五节神话原型批评与文学人类学291
第八章文艺学视域下的新媒介研究295
第一节“媒介文艺学”的突破与新话语实践的建构295
第二节“主动大众”的幻象——新媒体视域下的媒介批判理论308
第三节新媒介控制批判316
第四节新媒介环境的复杂性319
第九章人脑创新机制与艺术的互动关联性327
第一节人脑是自我发展的复杂产物327
第二节感觉器官摄入外界事物的各异性原理332
第三节感觉分析器决定视觉、听觉输入的差异性339
参考文献346
后记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