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萍
页数:293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05393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梳理近一百年来宫廷戏曲研究学术史的基础上,从文献、档案史料出发,勾勒了由宋至清宫廷戏曲发展的全部历史,其中以清代宫廷演剧历史为主,着重研究了清代宫廷戏曲管理机构的沿革、伶人的数量变化、剧目的编创、剧本的种类、戏台的修建,以及服装、化妆、道具的精致和雅化多个方面。进而,从徽班进京、各大民间戏班入宫、富连成班入宫,以及多个具体剧目等角度,讨论了宫廷戏曲与民间戏曲以及京剧艺术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三百余年间,宫廷戏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戏曲的发展走向,对京剧的形成以及地方戏的发展、繁荣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孙萍,美国查普曼大学文学荣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富连成研究中心主任,故宫博物院宫廷戏曲研究所名誉所长,宫廷戏曲方向博士后合作导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社后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富连成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负责人,出版著作有《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富连成画传》等。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 宫廷戏曲研究现状综论
第一节 发轫阶段:20世纪30年代
第二节 停滞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第三节 复苏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
第四节 繁荣阶段:21世纪以来的宫廷戏曲研究
第二章 明代以前内廷演剧史纲要
第一节 “前故宫”宫廷戏剧概说
第二节 宋代宫廷演剧概况
第三节 元代宫廷演剧概况
第三章 明代内延演剧史纲要
第一节 明代前期宫廷演剧概况(1367—1464)
第二节 明代中期宫廷演剧概况(1465—1572)
第三节 明代后期宫廷演剧概况(1573—1645)
第四章 清代内廷演剧史纲要
第一节 清代内廷演剧整体发展情况简述
第二节 从南府、景山再到异平署
第三节 清宫承应戏的形式与分类
第四节 清宫的演剧艺人
第五节 清宫戏衣及其他戏曲文物
第五章 宫廷戏曲与京剧繁柴之关系
第一节 光绪朝民间戏班的人宫承应
第二节 叶氏家族、富连成社与清宫戏曲
第三节 以舞台表演为核心的文本构建:论富连成社《群英会》的兴盛
第四节 《西厢记》析出剧目在宫廷内外的演变
第五节 京剧的最终形成:精致、规范与高贵
第六章 使臣来华与清宫戏曲的对外传播
第一节 “燕行录”概论
第二节 燕行使臣笔下的清代民间戏曲
第三节 朝鲜、越南使臣的清宫观戏活动
余论 关于清宫戏曲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
第一节 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的清代宫廷戏曲档案
第二节 台北故宫所藏清宫戏曲文物文献及其相关内容
第三节 清内府本《节节好音》考述
第四节 明清宫廷戏曲的演进略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清代宫廷演剧大事记
附录二 光绪朝民间戏班入宫承应统计表
后记
序二
序三
第一章 宫廷戏曲研究现状综论
第一节 发轫阶段:20世纪30年代
第二节 停滞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第三节 复苏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
第四节 繁荣阶段:21世纪以来的宫廷戏曲研究
第二章 明代以前内廷演剧史纲要
第一节 “前故宫”宫廷戏剧概说
第二节 宋代宫廷演剧概况
第三节 元代宫廷演剧概况
第三章 明代内延演剧史纲要
第一节 明代前期宫廷演剧概况(1367—1464)
第二节 明代中期宫廷演剧概况(1465—1572)
第三节 明代后期宫廷演剧概况(1573—1645)
第四章 清代内廷演剧史纲要
第一节 清代内廷演剧整体发展情况简述
第二节 从南府、景山再到异平署
第三节 清宫承应戏的形式与分类
第四节 清宫的演剧艺人
第五节 清宫戏衣及其他戏曲文物
第五章 宫廷戏曲与京剧繁柴之关系
第一节 光绪朝民间戏班的人宫承应
第二节 叶氏家族、富连成社与清宫戏曲
第三节 以舞台表演为核心的文本构建:论富连成社《群英会》的兴盛
第四节 《西厢记》析出剧目在宫廷内外的演变
第五节 京剧的最终形成:精致、规范与高贵
第六章 使臣来华与清宫戏曲的对外传播
第一节 “燕行录”概论
第二节 燕行使臣笔下的清代民间戏曲
第三节 朝鲜、越南使臣的清宫观戏活动
余论 关于清宫戏曲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
第一节 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的清代宫廷戏曲档案
第二节 台北故宫所藏清宫戏曲文物文献及其相关内容
第三节 清内府本《节节好音》考述
第四节 明清宫廷戏曲的演进略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清代宫廷演剧大事记
附录二 光绪朝民间戏班入宫承应统计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