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汉宝德
页数:18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080477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明清建筑二论》对“明清建筑为中国建筑发展低潮”这一几成定论的观点发起论战。《斗栱的起源与发展》是自中国早期建筑与西方的不同处着眼,研究斗栱产生、发展的理路。二者所论专题不同,但立意都在整个中国建筑史,涉及史观、史法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汉宝德,1934年生于山东日照。台湾成功大学建筑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汉光建筑事务所主持人、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创校校长。是20世纪后半,引领台湾现代建筑思潮的重要学者,在推动台湾建筑教育、文化资产保存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2014年11月20日在台北逝世。
本书特色
汉宝德先生是一位探索的、挑战的、敢于走自己的道路的建筑学家。他在70年代初期写的两个小册子,《明清建筑二论》和《斗栱的起源与发展》,被一致认为是开辟了台湾建筑学术史的著作。
读着这本书,我感觉到一种很特殊的享受。它谈哲理,深刻,却不故弄玄虚;它谈历史,广博,却不炫耀知识;它说理透辟,却又洋溢着人情,触摸到心灵底处。而且文笔简练潇洒,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很复杂的事情。当然,更给我享受的是时时涌出的新异的见解。
—— 陈志华
目录
自序
明清文人系之建筑思想
一 从明清建筑的低潮说起
二 南方建筑之传统
三 《园冶》与《长物志》中的建筑观
四 南系建筑思想的病态
明清建筑的形式主义精神
一 结构的机能主义的错误
二 明清建筑形式主义的倾向
三 大木结构的形式化
四 彩画之制度化与系统化
五 细部的精致化
斗栱的起源与发展
自序
起源
一 前言
二 汉代遗物上的斗栱
三 汉晋赋上有关斗栱的解释
四 斗栱之西方来源论
五 六朝时代斗栱发展之谜
六 一斗三升的结构意义
七 曲线与昂的出现
发展
一 华栱之产生与昂之推演关系
二 慢栱与补间铺作之发生
三 唐后北疆民族之自由创作
四 则律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