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作为群体记忆的网络文学

封面

作者:张春梅

页数:254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2071304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从网络文学平台、网络文学类型和网络文学文本出发,经由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和文本细读,具体探讨产生于网络媒介却又与传统文学丝丝相连的网络文学究竟以何种原因或者力量联通“文学”的跨媒介之途,并在人们的线上线下生活中成为安放心灵、摆脱恐惧的涉渡之舟。

作者简介

张春梅,文学博士,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西方文论、网络文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出版专著《中国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叙事》《新疆当代多民族作家访谈录》《地理之境中的文学表达》等。在《中国社科科学文摘》《光明日报》《文艺研究》等发表论文和评论百余篇。经典文化传播系列“在江南谈诗”策划人。

本书特色

如何从社会历史视角与方法论自觉研究网络文学?可以说,本书成功突围了大多文学研究者的理论习惯,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复杂的文学、文化意味。作者尝试通过“悬置”的方式摆脱所谓传统文学观念的拘囿,对网络文学发展的进程加以最大限度的现象学还原,力求更为立体呈现中国网络文学实践的多个面向;在多个议题的设置与分析中,深入理解网络文学实践中蕴蓄的创造性文学经验乃至文学的可能。

目录

导论 我们共享着可见与不可见的群体记忆
上编/平台
第一章 中国网络文学平台发展脉络钩沉
第一节 中国网络文学平台的场域构建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依托于平台的中国网络文学场域特色
第三节 依托于平台的中国网络文学场域资本斗争
第二章 边缘化到大众化:从网络文学评论拓开去
第一节 从网络文学相关文章数量变化看网络文学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从研究热点的变化看网络文学发展变化
第三节 2018年的网络文学
第三章 网络文学的中国表述:从“九州”玄幻世界开创说起
第一节 寻找的一群:21世纪初的玄幻迷和玄幻文
第二节 “九州”的诞生:“走向中国”的积极尝试
第三节 “九州门”的爆发:“走向中国”的困境危机
第四章 早期文学网站“榕树下”与网络文学生态
第一节 “榕树下”与网络文学的审美取向
第二节 “榕树下”与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
第五章 作为平台的“幻剑书盟”如何参与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实践
第一节 双向诉求:“幻剑书盟”的文学导向与市场化
第二节 “幻剑”类型书写的中国文化脉络
第三节 调用与重构:不同类型文本的类型化
中编/场域
第一章 网文的传统空间、叙事位置及其表征
第一节 四组文本:讲述何种传统
第二节 叙述传统的空间、位置及其功能
第三节 在现实空间被讲述的“传统”和融合文化
第二章 从中西差异走向南北共融的文化观:从《九州缥缈录》说起
第一节 符号的转换生成
第二节 人物的中西合璧
第三节 身份的南北突围
第三章 玄幻文中的灵宠叙事及其文化镜像
第一节 “独一代”的情感投射与身份认同
第二节 人化自然与情感安置
第三节 前行路上的共同体和文化记忆
第四节 网络力:跨媒介与虚拟世界
第四章 新世纪“校园”形象的重构
第一节 校园书写脉络和文学传统
第二节 多维重构之路
第三节 媒介重构“校园”形象的文化意义
第五章 古言江湖文中的公共空间及其文化意义
第一节 什么是古言江湖文的公共空间
第二节 古言江湖文中公共空间的场景书写
第三节 古言江湖文中文化空间的意义
下编/流变
第一章 经典《红楼梦》的同人新创与当代书写
第一节 经典《红楼梦》的“同人”之旅
第二节 “古为今用”的叙事策略
第三节 重绘“理想文本”
第二章 网络拟古世情小说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空间
第一节 历史想象:“家族书写”的前世今生
第二节 空间表征:“家族书写”的多维参照
第三节 文化意义:“家族书写”的主体建构
第三章 形习与神归:玄幻小说对日本动漫的借鉴及创生
第一节 玄幻小说之“源”:日本动漫对网文的影响
第二节 日本动漫之“影”:玄幻小说与日本动漫的形仿
第三节 中国文化之“神”:玄幻小说本土化探寻
第四章 网络古代言情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因子
第一节 蕴含古典韵味的叙事风格
第二节 体现传统特色的文化记忆
第三节 折射现实的文化隐喻
第五章 从琼瑶到网络言情小说——如何谈情说爱
第一节 言情空间扩容:从家庭空间到社会空间
第二节 言情主体的改变:从“女弱男强”到“女强男强”
第三节 言情机制的重组:从“纯情”到“情与欲的纠缠”
第六章 化身为“道”:玄幻文对传统生命观的继承和再阐释
第一节 作为母题的“长生”与生命观的嬗变
第二节 如何构建“长生”想象:重构生命物质观中的“部分”
第三节 “长生”的价值图谱:当代生存现状的抒写
第七章 神墓·诛仙·择天:玄幻文“灭天”符号的文化隐喻
第一节 何为“天道”
第二节 以何“灭天”
第三节 “灭天”的精神指向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作为群体记忆的网络文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1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