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绿色发展视域下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研究

封面

作者:徐杰著

页数:200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504591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遵照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内容,统合巩固与拓展、发展与保护等重要议题,运用绿色发展和多维贫困理论,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系统分析。具体来说,本书首先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绿色发展与民族地区扶贫成效可持续性的关联;然后,通过金阳县丝窝乡扎兰姑村造林专业合作社、喜德县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布拖县“3 1”花椒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等绿色发展实践案例,从政策、法治、多主体协同、产业、人才、内生动力等六大方面探索构建民族地区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

徐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硕士,助理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社会治理、贫困治理。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编著图书3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2020年获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征文活动三等奖。

目录

1 引言 / 1
1. 1 研究背景 / 1
1. 2 研究问题 / 4
1. 3 研究价值 / 5
1. 3. 1 战略层面 / 5
1. 3. 2 理论层面 / 6
1. 3. 3 实践层面 / 6
2 文献综述 / 8
2. 1 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 / 8
2. 1. 1 有关国外绿色发展的研究 / 8
2. 1. 2 有关国内绿色发展的研究 / 10
2. 2 关于扶贫成效的巩固与拓展研究 / 14
2. 2. 1 有关巩固与拓展的理论研究 / 14
2. 2. 2 有关巩固与拓展的实践部署 / 17
2. 3 关于民族地区贫困与发展的研究 / 23
2. 3. 1 有关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研究 / 23
2. 3. 2 有关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27
2. 4 关于绿色扶贫的研究 / 29
2. 5 研究述评 / 31
3 绿色发展与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论证 / 32
3. 1 理论依据 / 32
3. 1. 1 绿色发展理论 / 32
3. 1. 2 “两山” 理念 / 36
3. 1. 3 可行能力理论 / 39
3. 1. 4 共同富裕理论 / 42
3. 1. 5 社会生态转型理论 / 45
3. 2 概念辨析: 绿色扶贫? 绿色发展与生态扶贫 / 47
3. 2. 1 绿色扶贫的概念界定 / 47
3. 2. 2 绿色发展与绿色扶贫之间的关系 / 48
3. 2. 3 生态扶贫与绿色扶贫之间的关系 / 49
3. 3 理论辨析: 贫困与环境的关系 / 50
3. 3. 1 环境脆弱引发贫困论 / 51
3. 3. 2 贫困导致生态环境脆弱论 / 53
3. 3. 3 贫困和生态环境脆弱交互影响论 / 54
3. 4 可行能力视角下的可持续性分析 / 57
3. 5 绿色扶贫的必要性 / 59
3. 5. 1 绿色扶贫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内在要求 / 60
3. 5. 2 绿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目标高度一致 / 61
3. 5. 3 绿色扶贫与乡村振兴实现路径高度重合 / 62
3. 6 绿色扶贫的重要性 / 63
3. 6. 1 助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63
3. 6. 2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64
3. 6. 3 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 66
4 实地调研与分析 / 68
4. 1 调研地概况 / 68
4. 2 数据分析 / 71
4. 2. 1 经济情况 / 73
4. 2. 2 生活情况 / 77
4. 2. 3 生产情况 / 82
4. 2. 4 认知情况 / 87
4. 2. 5 实证调查结论与反思 / 90
4. 3 调研地实践分析 / 92
4. 3. 1 致贫因素分析 / 92
4. 3. 2 扶贫成效经验 / 93
5 绿色扶贫模式的构想 / 96
5. 1 绿色总基调 / 96
5. 2 “生态兴” 模式 / 99
5. 3 “产业兴” 模式 / 100
5. 4 “消费兴” 模式 / 101
5. 5 “文化兴” 模式 / 102
6 绿色扶贫实践案例 / 104
6. 1 产业布局有规划 / 104
6. 1. 1 依托天然优势谋篇布局 / 104
6. 1. 2 借助先进模式转型升级 / 108
6. 2 利益联结有实招 / 110
6. 2. 1 “334” 模式 / 110
6. 2. 2 绿色科技赋能造林专业合作社 / 112
6. 2. 3 产业融合发展 “3+1” / 115
6. 3 基层治理有创新 / 118
6. 3. 1 重塑搬迁社区机能 / 118
6. 3. 2 农民夜校点亮发展路 / 121
6. 3. 3 “移风易俗” 树新风? 展新貌 / 123
6. 3. 4 大山里走出的 “状元
郎” / 127
6. 3. 5 赋能激活新 “动力” / 128
6. 4 组织保障有底气 / 129
6. 4. 1 乡村党建制度化 / 129
6. 4. 2 机关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 130
6. 4. 3 金融助力 “四带一自? 五方联合” / 133
6. 4. 4 严防死守扶贫惠农底线 / 135
7 巩固与拓展的经验总结 / 137
7. 1 形成脱贫地区的绿色扶贫工作框架 / 137
7. 2 绿色扶贫的地方性知识发掘与利用 / 138
7. 3 多样化的绿色发展方式 / 138
7. 4 “政府+” 生态模式的培育 / 139
7. 5 主体能力的梯度建设 / 140
7. 6 注重环境保护与开发的有效性与有限性 / 141
8 构建脱贫成效的 “绿色” 长效机制 / 143
8. 1 建立可持续的政策保障机制 / 143
8. 1. 1 强化科学谋划与统筹协调的规划制度 / 143
8. 1. 2 筑牢绿色金融保障体系 / 144
8. 1. 3 完善生态补偿的机制建设 / 144
8. 1. 4 设立多方考核与奖惩机制 / 145
8. 1. 5 完善退出机制和返贫预防机制 / 147
8. 1. 6 探索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的创新机制 / 147
8. 2 完善多主体协同治理的参与机制 / 148
8. 2. 1 发挥政府在协同理中的关键作用 / 148
8. 2. 2 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 148
8. 2. 3 大力发挥社会组织的价值 / 149
8. 2. 4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 149
8. 2. 5 建立共治共享共担机制 / 150
8. 3 完善法治保障机制 / 150
8. 3. 1 政府: 依法行政 / 150
8. 3. 2 企业: 保障发展权益? 明确社会责任 / 150
8. 3. 3 公众: 确保发展自决权的实施 / 151
8. 4 构建互惠互利的绿色产业发展机制 / 151
8. 4. 1 因地制宜布局绿色大产业格局 / 152
8. 4. 2 大力发展绿色企业的产业方向 / 152
8. 4. 3 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 154
8. 4. 4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 155
8. 5 夯实人才技术的支撑机制 / 156
8. 5. 1 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156
8. 5. 2 对标需求转变人才培养策略 / 157
8. 5. 3 培养绿色教育人才 / 157
8. 6 探索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机制 / 158
8. 6. 1 强化农户绿色发展的获得感 / 158
8. 6. 2 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 158
参考文献 / 160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绿色发展视域下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1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