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传统的生命力:一个黔东南侗寨的遗产价值变迁

封面

作者:李光涵著

页数:12,202页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531164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李光涵博士将传统村落置于哲学价值学的与客体、社会人类学的我者与他者、民族学的民族志的视野中去审视,对以大利侗寨为代表的传统村落的村寨历史、文化事项、价值认知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指出传统村落类型遗产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其价值载体多样而且相互关联,并且与社群的记忆行为、本体经验和权属意识紧密相关”;“传统村落的遗产特征是由物质与非物质原素共同赋予一个地方的意义、价值和情感”;保护传统村落要通过遗产功能或社群关系的延续,达到了文化表达的延续以及传统制度的延续。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对传统村落和村落类型遗产的产生背景和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介绍,第二、三章着重描述大利村和所在的黔东南州的历史文化基调,第四章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来探讨村寨作为遗产的意义和复杂性,第五章为全书的结语,针对前面的内容对村落遗产价值的生成原因、要素结构进行概括。

作者简介

李光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助理,博士。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论文集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内外多项建筑设计、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包括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和国家文物局合作的中国准则项目、平遥古城保护项目、贵州少数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项目等。

本书特色

李光涵博士长期从事历史城市和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和实践,熟悉“活态”遗产、“文化景观”和“文化空间”的性质、特点和彼此关系,自从选择贵州榕江县大利侗寨作为研究对象以来,长期坚持在驻村进行田野调查,前后延续时间达五年多。通过长期的田野观察和介入研究方式来理解社群内部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即所谓的“非正式遗产观”,以及外部的官方遗产价值知识体系的进入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新认识,对于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价值构成,探索传统村落价值体系的保护方法,以及实施传统村落的保护行动,都很有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理论与方法
四、内容架构
第二章 黔东南侗族的历史与文化特征:以大利村为中心
一、侗族分布区的地域特征
二、侗族的历史建构
三、侗族的文化与社会形态
四、典型侗寨概况:以大利村为例
第三章 从利洞到大利:一个侗族村寨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历史与传说
二、“苗疆再造”:纳入王权统治下的繁荣发展
三、民国时期的凋零
四、现代国家的视野
第四章 作为遗产的大利村:多重价值体系的阐释
一、当代的遗产化
二、社区生活与族群认同:公共空间的遗产价值阐释
三、家庭生活与生产习惯:私人空间的价值变迁与延续
四、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人为与非人为的景观环境
五、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研究回顾
二、解读大利村的遗产价值观
三、多元遗产价值体系对村落保护的启发
余论
参考文献
一、历史文献
二、民族志资料
三、研究专著
四、地方县志
五、政策法规、申报材料、宪章
附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传统的生命力:一个黔东南侗寨的遗产价值变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1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