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璇
页数:433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2011956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整体观、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与两岸新文坛的互动、旅京台湾作家的民族共同体想象、从再现中国到“再造”台湾、民族共同体想象的新变等。
作者简介
王璇,1989年生,山东潍坊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台港暨□□华文文学。曾于台湾师范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交流学习。在《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化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001
一、问题的提出:他们是谁?/002
二、两种范式:文学史观之争/ 007
三、融合与拓展:探究一种文学史意义/031
第一章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整体观 / 033
第一节台籍作家的地域流动轨迹/034
第二节 台籍作家的内部关系网络/ 041
第三节台籍作家的文化情感轨迹/061
第二章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与两岸新文坛的互动/074
节台籍作家与五四作家/文学/076
节台籍作家与台湾文坛的互动/137
第三章祖国梦徊一一旅京台湾作家的民族共同体想象/165
节中国作为一种空间想象:旅京台湾作家的中国形象
塑造/168
节故国之思如何不同:70年代台湾的北京书写热潮/ 216
第四章祖国梦醒一一从再现中国到“再造”台湾/ 238
节幻灭与批判:中国形象的再现 / 239
节裂变的第三空间:“再造”台湾1271
背离与矛盾一一民族共同体想象的新变/298
节都市漫游者:局外人眼中的中国形象300
节文化流亡者:民族共同体想象的双重背离
语/ 325
录/ 329
附录1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互动时间表/ 329
附录2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的作品交集与唱和I 334
附录3旅京台湾作家与鲁迅、周作人的往来/336
附录4张我军(1902-1955)作品年表/ 338
附录5张深切(1904-1965)作品年表/353
附录6洪炎秋(1899一1980)作品年表/359
附录7林海音(1918-2001)作品年表
附录8钟理和(1915-1960)作品年表/ 387
附录9吴浊流(1900-1976)作品年表/393
附录10刘呐鸥(1905-1940)作品年表/401
参考文献I 407
后记/ 430
;
一、问题的提出:他们是谁?/002
二、两种范式:文学史观之争/ 007
三、融合与拓展:探究一种文学史意义/031
第一章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整体观 / 033
第一节台籍作家的地域流动轨迹/034
第二节 台籍作家的内部关系网络/ 041
第三节台籍作家的文化情感轨迹/061
第二章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与两岸新文坛的互动/074
节台籍作家与五四作家/文学/076
节台籍作家与台湾文坛的互动/137
第三章祖国梦徊一一旅京台湾作家的民族共同体想象/165
节中国作为一种空间想象:旅京台湾作家的中国形象
塑造/168
节故国之思如何不同:70年代台湾的北京书写热潮/ 216
第四章祖国梦醒一一从再现中国到“再造”台湾/ 238
节幻灭与批判:中国形象的再现 / 239
节裂变的第三空间:“再造”台湾1271
背离与矛盾一一民族共同体想象的新变/298
节都市漫游者:局外人眼中的中国形象300
节文化流亡者:民族共同体想象的双重背离
语/ 325
录/ 329
附录1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互动时间表/ 329
附录2抗战时期旅陆台籍作家的作品交集与唱和I 334
附录3旅京台湾作家与鲁迅、周作人的往来/336
附录4张我军(1902-1955)作品年表/ 338
附录5张深切(1904-1965)作品年表/353
附录6洪炎秋(1899一1980)作品年表/359
附录7林海音(1918-2001)作品年表
附录8钟理和(1915-1960)作品年表/ 387
附录9吴浊流(1900-1976)作品年表/393
附录10刘呐鸥(1905-1940)作品年表/401
参考文献I 407
后记/ 4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