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暴丽霞著
页数:180页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009619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河东民俗体育为具体的研究场域,对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本土化转向”进行个案实证研究,将传统文化现代化落到实处,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将微观的民俗体育置于宏观的中华文化大背景的理解之中,从地域的、个案的具体案例来解析中国民俗体育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内在机理,打破民俗体育文化、历史叙事的瓶颈,呼唤民俗体育的主体回归;通过田野调查、口述史对民俗体育个案的环境和人本主体进行深描。并在此基础上,在学理上建构民俗体育的身体叙事力,拓展民俗体育学学术边界,实践民俗学的可能性问题。
作者简介
暴丽霞,女,山西太原人,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运城学院体育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体育学科民俗体育历史与文化方向带头人,毽球国家级裁判员。200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校级项目8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级教科研项目10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在《体育文化导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缘起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五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六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七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民俗体育的身体叙事力
第一节 身体叙事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民俗学与身体叙事的契合
第三节 民俗体育的身体叙事功能
第三章 地方知识构建:河东民俗体育的文化空间
第一节 河东民俗体育的地理文化空间
第二节 河东民俗体育的历史文化空间
第四章 身体叙事实践:河东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人类学考察
第一节 河东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实践逻辑
第二节 河东原始体育中的身体叙事
第三节 河东民俗体育中的身体叙事
第四节 关公民俗中的身体叙事
第五节 河东传统节日民俗中的身体叙事
第五章 身体叙事的张力:河东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本土化特征及功能
第一节 河东民俗体育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
第二节 河东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功能
第六章 身体叙事的转向: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本土化转向
第一节 生物观视角下民俗体育的主体忽视与遮蔽
第二节 本体观视角下民俗体育的转向路径
第七章 民俗体育的文化治理力
第一节 文化治理及其与民俗体育的学术史梳理
第二节 民俗体育文化治理的时代性
第三节 民俗体育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缘起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五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六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七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民俗体育的身体叙事力
第一节 身体叙事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民俗学与身体叙事的契合
第三节 民俗体育的身体叙事功能
第三章 地方知识构建:河东民俗体育的文化空间
第一节 河东民俗体育的地理文化空间
第二节 河东民俗体育的历史文化空间
第四章 身体叙事实践:河东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人类学考察
第一节 河东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实践逻辑
第二节 河东原始体育中的身体叙事
第三节 河东民俗体育中的身体叙事
第四节 关公民俗中的身体叙事
第五节 河东传统节日民俗中的身体叙事
第五章 身体叙事的张力:河东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本土化特征及功能
第一节 河东民俗体育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
第二节 河东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功能
第六章 身体叙事的转向:民俗体育身体叙事的本土化转向
第一节 生物观视角下民俗体育的主体忽视与遮蔽
第二节 本体观视角下民俗体育的转向路径
第七章 民俗体育的文化治理力
第一节 文化治理及其与民俗体育的学术史梳理
第二节 民俗体育文化治理的时代性
第三节 民俗体育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