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青青
页数:300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039732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从艺术史学及图像研究的视角,选取20世纪初至80年代中国山水画,从主题意识、图式风格和笔墨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取了20世纪山水画现代转型一个重要的语言表述:光影笔墨。围绕“光影笔墨”,全书以光影因素在山水画中与笔墨相融合的具体实践为线索,贯穿比较思维视野、立足论画观点、聚焦创作方式、展开类型分析。同时,立足历史实践经验与当下文化视野,由具体的光影笔墨图式反观其背后所引发的宏观命题。
作者简介
1992 年生于甘肃陇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致力于中国画学、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中西方美术比较和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研究。荣获全国美术高峰论坛论文奖、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年艺术理论成果优秀论文奖、美术与传播——第三届昙华林青年学者论坛优秀奖等。著有《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宗其香》,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美术》《光明日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等刊物、报纸发表多篇论文。
相关资料
陈青青的专著聚焦于中国山水画的现代之变,她提出“光影笔墨”这一概念,重点研究了“光影”对 20 世纪山水画的影响以及众多艺术名家名师的实践方式,这是一个新 的研究视角。山水画艺术的传统源远流长,画理文脉绵延不绝,从观察体验方式到笔 墨表现方法,本书都集中地体现出了中国式的自然观、文化观、生命观与艺术观。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 范迪安
本书立足笔墨本体讨论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作者脱开“山水”“风景”的概念框架,不拘泥于“自然观”“真实感”的比较研究,而是结合山水画家的创作实例,从个体的变革策略看到时代的图式转向与观念嬗变,具体生动又不乏内在理路,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的历史图景。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郑工
陈青青的这本专著以光影技法为一条线索,还真能向读者呈现中国画发展的不易进程,她的笔墨尤其着重于中国画进入近现代后的探索、推进,同时也包括徘徊、纠结,叫人读完可感可叹。
——艺术史学者、杜尚研究专家 王瑞芸
本书以作品为基础,以锐利的视角对过去和当下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剖析,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回溯来探究其产生的本源。陈青青在本书中的这些阐述,对当下绘画实践有很好的启示。
——北京画院副院长 莫晓松
陈青青博士清晰地梳理了20世纪初至80年代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的社会背景、理论来源、转变方式和具体内容,文风晓畅清顺,研究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关注近现代以来中国绘画演进史的读者极有启迪和帮助。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王平
该书选取了20世纪初至80年代以“光影”为线索的山水画作品为研究范畴,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光影笔墨”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描述从表象来看是指代以“光影”为线索和方法的山水画演进之路,但究其缘由,更像是在讨论中西文化和美术交融背景下笔墨在不同阶段发生的微妙变化,以及被不断更新的中国山水画的精神脉络。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 于洋
本书特色
●高剑父、徐悲鸿、李斛、宗其香、林风眠、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喦……在笔墨营造的光影中透视20世纪中国绘画史。
●范迪安、王瑞芸、于洋作序,郑工、莫晓松、王平倾情推荐。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青年学者陈青青数年研究力作。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光影”及近代光影笔墨的生成
第一节 “阴阳”与“明晦”:中国传统绘画对“光影”的历史认知
第二节 山水画现代转型的语言方式:“光影笔墨”及其画学逻辑
第二章 20世纪初期光影造型意蕴与传统笔墨革新
第一节 写实光影与空气光感:20世纪早期山水表述视景
第二节 现代视野下的光影表达:“引西润中”的西学资源与思想观念
第三节 “光”理意象的传统书写及笔墨构成:以黄宾虹“一炬之光”为视角
第三章 新中国山水画光影探索新体系
第一节 旧貌换新颜:新时期写生观与新山水画图式的形成
第二节 从“自然观”到“真实感”:写生作为山水画光影革新的时代契机
第四章 “光影笔墨”现代图式风格的形成及其批评实践
第一节 作为策略与资源的笔墨尝试
第二节 从中西比较意识到观念个性化倾向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