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22期)

封面

作者:唐力行 主编

页数:33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1002279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期《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收入了20余篇论文。其中赵世瑜教授的文章围绕如何运用历史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江南史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邹振环教授的文章探讨了张元济知识观念所赖以形成的地域文化环境;蔡振伟与范金民教授合撰的论文则通过论述严嵩与无锡安氏家族的交往来考察朝廷权臣与地方富豪是如何建立起人情网络的;陈忠平教授的论文则对江南地方社会精英团体在近代革故鼎新之际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度研究;王健研究员的论文通过《张廷济日记》考察了19世纪初江南士人北上科考的路线、行程与费用,还原了科举目前以往很少有人关注的细节;王菡薇教授的论文则围绕晚清民初江南地域书画史的类型与撰写展开论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本期《江南评论》的作者既有老一辈资深学者,也有中生代新生代学者中的佼佼者,各位作者的论文新见迭出,给江南区域史的研究带来新的气息。

作者简介

唐力行,教授、博导、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为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客座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员,苏州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95”规划学科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和硕士点通讯评议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国家教委(教育部)规划项目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曾被评为江苏省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其著述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等。
本期作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苏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市社科院、东华大学、南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

本书特色

展现江南历史研究学术成果拓宽区域社会研究专业视野本期“江南学术前沿”栏目中的两篇文字中,赵世瑜教授结合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就江南史研究如何更加深入谈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邹振环教授则突破既往张元济研究的惯常思路,从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来探讨张元济知识观念的形成过程。两位资深历史学者所谈的内容颇具启发性,有助于拓宽江南研究的思路。

目录

“道·器江南学术论坛”笔谈
唐力行 从道器之辨来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苏州评弹为例
戴鞍钢 近代上海乡镇手工技艺和生产的演进
王振忠 雅俗文化同生共荣与“徽学”研究的学术领域
吴建华 搭建艺术与历史研究的津梁——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浅谈董其昌研究的体会
何其亮 园林与历史
孔令伟 古物与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
江南社会
王振忠 从春分到夏至:嘉靖《休宁东门汪氏家乘》所见徽商与徽州社会
梁 雪 宋元之际华亭卫氏家族交游网络及其对地方文化的推动
蔡振伟 范金民 权臣与富豪——严嵩与无锡安氏家族之交往
杨 茜 嘉定县学风水景观的形成与变迁:以汇龙潭为中心
王 健 张廷济的科举账:19世纪初江南士子北上会试的心态、行程与花销
杨齐福 战时科举:咸丰九年江苏安徽乡试借闱浙江
〔加〕陈忠平 超越革命政治:长江下游市镇的精英社团与社会变迁(1903—1912)
陈玲玲 清末民初上海县家族祠堂的分布与特征研究
李恩全 沈芳 从会馆到同乡会:晚清民初的湖州旅沪同乡团体
江南文化
贾 飞 王世贞像赞辑佚十五篇及其价值研究
陈 腾 疾病与书法:李应祯《安神丸帖》考释及推论
刘 晓 沈周灞桥图绘考论 ——兼谈灞桥图像传统的承续与嬗变
杨 昭 嘉道之际凌曙的学术渊源与经学思想
王菡薇 晚清民初江南地域书画史的类型与撰写
江南学术前沿
赵世瑜 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江南史研究
邹振环 作为近代地域文化“多元合金”的张元济
学术综述
苏志伟 第二届“道·器江南”学术论坛暨第十五届江南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22年江南研究目录索引(论著部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22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1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