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苏杨编著
页数:104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109392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从传播学一般原理出发,探讨艺术与传播结合的可能性。主要内容包括:大众传播理论概述;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大众传播的媒介分析;大众传播的内容分析;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与应用等。
相关资料
插图:何传播都要经历编码的过程才能发生,相对应的,接受信息的人要经历解码的过程才能理解和接受信息。考虑到反馈环节,符号转化过程就更加复杂,传播者要根据受传者的信息反馈调节他的传播内容,继而对以后的传播行为产生影响,那么他就要经过译码(翻译符号,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意思)、释码(解释符号,弄清楚符号代表的意思)、编码(编辑符号,把讯息编辑成对方能够理解、可以传播的符号)过程,相应的,受众也要经历译码、释码和编码的过程,整个传播活动才能完整。只有建立在相同或相似的符号理解的基础上,双方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传播才能顺利进行。第二节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一、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具有动态性、结构性和序列性,在此基础上对传播的研究可以通过传播活动的结构、环节和要素上进行考察。由此可以划分人类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媒介、讯息、受众、效果五个基本要素,继而引申为传播学研究中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传播制度与传播媒介的规范理论、大众传媒的把关人地位)、媒介研究(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内容分析(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受众研究(以大众传播的受众为主)、效果分析(传播的微观效果和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举例分析:小李打电话给同事小张说:“今天下班我们一起吃饭吧?”小张说:“好啊,晚上6点,老地方见”。这是一个简单的传播过程。在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者(小李)使用媒介(电话)传达的讯息(“今天下班我们一起吃饭吧?”),受众(小张)作出反馈(同意)。一个十分典型的传播框架构建起来了。1.传播者——控制研究传播者是发起传播行为的人,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要素之一。传播者的基本职能就是收集、处理和传播信息。他们利用某种传播技术和工具,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控制着传播内容,同时他们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因此,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控制分析。传播者这一概念是相对的,在人际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可以互换。对于大众传播来说,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大众传播机构。在艺术作品的传播中,传播者是艺术信息的发布
目录
第一节 传播与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三节 组织传播
第四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第三章 大众传播的媒介分析
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概述
第二节 作为工具和手段的大众传媒
第三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第四节 作为市场主体的大众传媒
第四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分析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受众概述
第二节 艺术传播的受众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五章 大众传播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信息、意义、符号与大众传播
第二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与大众传播
第三节 艺术信息的传播品质
第六章 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与应用
第一节 早期的宣传分析与“魔弹论”
第二节 有限效果论的研究与应用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研究与应用
第一节 “议程设置”理论研究与应用
第二节 “沉默的螺旋”理论研究与评价
第三节 “培养”理论研究与应用
第四节 “知沟”理论研究与应用
第五节 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其他结论及发展
第八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把关人”理论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四节 有关社会控制的相关理论
第九章 大众传播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学派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学派
参考文献
节选
《大众传播》以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从传播学一般原理出发,探讨艺术与传播结合的可能性。主要内容包括:大众传播理论概述;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大众传播的媒介分析;大众传播的内容分析;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与应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