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詹大年著
页数:275页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03321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关系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教育一定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对身边的孩子好一点”“孩子会长大的”四章。内容包括: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关系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倾听生命的声音——关于教育的“21点思考”、教育是满足生命的需求等。
作者简介
詹大年,湖南桃江人,1981年益阳师范毕业后开始当老师。詹大年的教育经历颇为传奇。2011年,创办昆明丑小鸭中学,专门招收那些家长管不了、学校没法管的“问题学生”,詹大年自封“问题孩子他爹”。至2023年,詹大年和他的同事们帮助近3000名“问题孩子”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命状态。詹大年坚信: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本书特色
判断一个教育者的爱心是真是假,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他对后进生的态度;同样,判断一个教育者是否真有智慧,也是看他对后进生的态度。
本书是不仅仅凝聚着师生感情,更积淀着詹大年对教育的感悟和思考。詹大年的文字简练、精粹而隽永,往往三言两语便概括出教育的真谛。
目录
序1 假如所有校长都是詹大年(李镇西)
序2 我就是一个落后的老师(詹大年)
第一章 关系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关系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倾听生命的声音——关于教育的“21点思考”
教育是满足生命的需求
学校不是学知识的地方
没有谁让你“跪着教书”
“教师也是人”——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丑小鸭中学神奇,但“神奇”不是“神”和“奇”
简单三招,师生都可以更加轻松
如果詹大年没了,丑小鸭中学还有吗?
这样的“学校制度”会让孩子战战兢兢
“择优”是一种伤害
批评是让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第二章 教育一定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谈心,是不是一个圈套
用美的方式开启德育的大门
期末评语——老师的人格,学生的未来
成年人本应该消化焦虑,却把焦虑砸向了孩子
我是为孩子好,孩子为什么不听
为什么有的孩子爱玩手机?
假期里,孩子为什么爱玩手机?如何对待?
不要让网络玩孩子
孩子玩的其实不是手机,而是孤独……
早恋,根本不算“问题”
性教育:孩子已经过河了,我们却在摸石头……
孩子的问题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关系问题
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家长,不是老师,也不是他自己……
第三章 对身边的孩子好一点
厌学:一头是成年人的焦虑,另一头是孩子的需求
对“上学”的理解,孩子和成年人不一样
“青春期+抑郁”正在折磨一些孩子
如何应对青少年自伤、自残、自杀……
生命被控制 孩子不想活
假期,读一本书叫“孩子”的书
所谓开学“收心”,基本是瞎操心
开学了,建立关系比“约法三章”更重要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上学,只是不想面对上学带来的痛苦
一对盲人夫妇把孩子交给我的那一刻——致敬纯粹的生命
所谓“听话”,是满足一种控制欲
淹死人的真不是水,而是对水的恐惧与无知
啃自己的手指,碍着谁了?
我们的心态,容不下正常的孩子
第四章 孩子会长大的
春节,成年人表演幸福,孩子却表现痛苦
成年人一起来“对付”一个小坏蛋,这就是家庭教育吗?
十年前的那只“丑小鸭”哭着飞回来了
我很心疼“土猪拱白菜”的孩子——因为他被我们教错了
人格,都可以更完整;人生,都可以很幸福
如何取舍——人生观的核心问题
真正的大学在心里
致少男少女:爱情可以再来,成长不容等待
“学习目的明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我所了解的苏霍姆林斯基
帕夫雷什中学的N个不一样
这所学校不考试、不排名,成绩却名列前茅,秘诀呢?
这所学校告诉我:德育不是装腔作势骗孩子
序2 我就是一个落后的老师(詹大年)
第一章 关系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关系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倾听生命的声音——关于教育的“21点思考”
教育是满足生命的需求
学校不是学知识的地方
没有谁让你“跪着教书”
“教师也是人”——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丑小鸭中学神奇,但“神奇”不是“神”和“奇”
简单三招,师生都可以更加轻松
如果詹大年没了,丑小鸭中学还有吗?
这样的“学校制度”会让孩子战战兢兢
“择优”是一种伤害
批评是让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
第二章 教育一定会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谈心,是不是一个圈套
用美的方式开启德育的大门
期末评语——老师的人格,学生的未来
成年人本应该消化焦虑,却把焦虑砸向了孩子
我是为孩子好,孩子为什么不听
为什么有的孩子爱玩手机?
假期里,孩子为什么爱玩手机?如何对待?
不要让网络玩孩子
孩子玩的其实不是手机,而是孤独……
早恋,根本不算“问题”
性教育:孩子已经过河了,我们却在摸石头……
孩子的问题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关系问题
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家长,不是老师,也不是他自己……
第三章 对身边的孩子好一点
厌学:一头是成年人的焦虑,另一头是孩子的需求
对“上学”的理解,孩子和成年人不一样
“青春期+抑郁”正在折磨一些孩子
如何应对青少年自伤、自残、自杀……
生命被控制 孩子不想活
假期,读一本书叫“孩子”的书
所谓开学“收心”,基本是瞎操心
开学了,建立关系比“约法三章”更重要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上学,只是不想面对上学带来的痛苦
一对盲人夫妇把孩子交给我的那一刻——致敬纯粹的生命
所谓“听话”,是满足一种控制欲
淹死人的真不是水,而是对水的恐惧与无知
啃自己的手指,碍着谁了?
我们的心态,容不下正常的孩子
第四章 孩子会长大的
春节,成年人表演幸福,孩子却表现痛苦
成年人一起来“对付”一个小坏蛋,这就是家庭教育吗?
十年前的那只“丑小鸭”哭着飞回来了
我很心疼“土猪拱白菜”的孩子——因为他被我们教错了
人格,都可以更完整;人生,都可以很幸福
如何取舍——人生观的核心问题
真正的大学在心里
致少男少女:爱情可以再来,成长不容等待
“学习目的明确”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我所了解的苏霍姆林斯基
帕夫雷什中学的N个不一样
这所学校不考试、不排名,成绩却名列前茅,秘诀呢?
这所学校告诉我:德育不是装腔作势骗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