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邹诗鹏
页数:55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102537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年来,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方兴未艾,成果丰硕,但检视相关成果,多是从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政治学以及文化传播等学科或视角,哲学方面的研究则多限于中国哲学以及伦理学。本著则是从国家哲学高度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论证中华民族何以是与美利坚民族、德意志民族、法兰西民族、不列颠民族、俄罗斯民族、意大利民族等相并立的,具有国家民族及其精神集聚与象征意义的概念,实际上完成了中华民族概念的哲学论证。这里的国家哲学,即霍布斯的《利维坦》以及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从国家法以及国家精神展开的国家哲学,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要求有相应的国家哲学,本著作则是侧重于从国家民族方面展开国家哲学。著作揭示国家精神何以是全球国家体系以及人类社会能够免除无政府状态的基本价值。著作揭示国家精神对国家民族精神的包容,提出应超越族群以及单一的民族国家视角,确立国家精神及其认同。著述没有仅仅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而是通过从国家民族一般具体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传统尤其是现代转变,并将这一转变置于人类国家民族系统中进行比较及综合性的考查。
目录
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哲学论证
第一章、国家民族与国家精神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理解国家民族
一、族群国家、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
二、超越族群共同体以及民族国家的国家民族
三、国家民族的类型及其传统归属
第二节、从国家民族定位国家精神
一、国家精神的定义
二、民族国家与国家精神的建构
三、国家精神与文明
四、国家精神与民族精神
五、国家精神与国家意识形态
第二章、国家精神与现代性
第一节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国家民族
一、世界历史时代
二、全球化与民族自觉
三、国家民族及其认同
四、国家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
第二节 现代性与国家民族精神
一、现代性、民族国家及其精神集聚
二、现代性与民族国家
三、现代性与民族文化自觉
四、后现代性与民族性
五、东方社会发展与东方主义问题
第三节 当代精神处境与民族意识
一、文化传统的激活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相对滞后的精神文明状况与民族自觉问题
三、技术现代性及其消费主义下的民族自觉
四、主体性困境与公共精神问题
五、虚无主义与提振国家精神
第三章、中国多民族国家传统及其精神凝聚
第一节、多元一体的中国多民族国家格局及其描述
一、国家及文明起源的资源
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及其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三、中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格局与西方国家格局之比较
第二节、中国国家文明起源之探讨
一、最早的“中国”:作为方国及其集聚
二、西周与华夏一体
三、秦汉帝国与“现实的中国”
第三节、华夷之分与统
一、“中原”与“天下中国”
二、汉民族及其儒家主干传统
三、族群多样性及其互动融凝传统
第四节、华夏文明及其认同
一、华夏文明及其中华文明的源流及其文明特质
二、华夏文明的文化象征及其政治性质
三、文明比较中的华夏文明
四、华夏文明及其中华认同
第四章、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代重建
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探索的僵局
一、从天下国家到现代中国的古今之变及其国家民族建构
二、西式民族国家模式的挑战以及“接着讲”的的困境
三、近代中国面向民族国家的有限探索及其反思
四、从近代民族国家探索的僵局看中国的近现代转变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多民族国家观
一、民族、族群、种族以及国家民族的区分
二、以及“无产阶级民族”的含义
三、自由主义批判与单一民族国家与超民族国家的自觉批判
四、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多民族国家及其发展
五、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蕴含的东方民族观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
一、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传播与东方多民族国家的探索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及其实践建构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民族理论的新阐述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积极建构
六、百年变局及其全球变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
第五章、中华民族共同体与现代中国国家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与现代国家民族的探讨
一、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二、超越族群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
三、现代中国国家民族究竟如何名谓?
四、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国家民族的论证
第二节、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现代中国的伦理基础
一、现代中国作为伦理国家
二、爱国主义传统对国家民族精神的锻造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其伦理效应
第三节、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自觉
一、现代国家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自觉
二、现代中国的国族建构
三、现代中国国家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下的民族自觉
第六章、民族虚无主义批判
第一节、民族虚无主义的泛起、种类及其表现
第二节、民族虚无主义的症结
一、民族虚无主义的价值根源
二、国家民族意识与民族虚无主义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狭隘民族主义的克服
第三节、关于中华文明西来说的评议与讨论
一、中华文明西方来说的讨论及其评析
二、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起源问题
三、文明的互动与交互性
四、世界历史及其人类文明自觉视野下的中华文明自信
结语:文明互鉴,让世界承认并尊敬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一章、国家民族与国家精神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理解国家民族
一、族群国家、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
二、超越族群共同体以及民族国家的国家民族
三、国家民族的类型及其传统归属
第二节、从国家民族定位国家精神
一、国家精神的定义
二、民族国家与国家精神的建构
三、国家精神与文明
四、国家精神与民族精神
五、国家精神与国家意识形态
第二章、国家精神与现代性
第一节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国家民族
一、世界历史时代
二、全球化与民族自觉
三、国家民族及其认同
四、国家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
第二节 现代性与国家民族精神
一、现代性、民族国家及其精神集聚
二、现代性与民族国家
三、现代性与民族文化自觉
四、后现代性与民族性
五、东方社会发展与东方主义问题
第三节 当代精神处境与民族意识
一、文化传统的激活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相对滞后的精神文明状况与民族自觉问题
三、技术现代性及其消费主义下的民族自觉
四、主体性困境与公共精神问题
五、虚无主义与提振国家精神
第三章、中国多民族国家传统及其精神凝聚
第一节、多元一体的中国多民族国家格局及其描述
一、国家及文明起源的资源
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及其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三、中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格局与西方国家格局之比较
第二节、中国国家文明起源之探讨
一、最早的“中国”:作为方国及其集聚
二、西周与华夏一体
三、秦汉帝国与“现实的中国”
第三节、华夷之分与统
一、“中原”与“天下中国”
二、汉民族及其儒家主干传统
三、族群多样性及其互动融凝传统
第四节、华夏文明及其认同
一、华夏文明及其中华文明的源流及其文明特质
二、华夏文明的文化象征及其政治性质
三、文明比较中的华夏文明
四、华夏文明及其中华认同
第四章、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代重建
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探索的僵局
一、从天下国家到现代中国的古今之变及其国家民族建构
二、西式民族国家模式的挑战以及“接着讲”的的困境
三、近代中国面向民族国家的有限探索及其反思
四、从近代民族国家探索的僵局看中国的近现代转变
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多民族国家观
一、民族、族群、种族以及国家民族的区分
二、以及“无产阶级民族”的含义
三、自由主义批判与单一民族国家与超民族国家的自觉批判
四、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多民族国家及其发展
五、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蕴含的东方民族观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
一、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传播与东方多民族国家的探索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及其实践建构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民族理论的新阐述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积极建构
六、百年变局及其全球变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
第五章、中华民族共同体与现代中国国家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与现代国家民族的探讨
一、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二、超越族群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
三、现代中国国家民族究竟如何名谓?
四、中华民族作为中国国家民族的论证
第二节、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现代中国的伦理基础
一、现代中国作为伦理国家
二、爱国主义传统对国家民族精神的锻造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及其伦理效应
第三节、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自觉
一、现代国家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自觉
二、现代中国的国族建构
三、现代中国国家建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下的民族自觉
第六章、民族虚无主义批判
第一节、民族虚无主义的泛起、种类及其表现
第二节、民族虚无主义的症结
一、民族虚无主义的价值根源
二、国家民族意识与民族虚无主义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狭隘民族主义的克服
第三节、关于中华文明西来说的评议与讨论
一、中华文明西方来说的讨论及其评析
二、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起源问题
三、文明的互动与交互性
四、世界历史及其人类文明自觉视野下的中华文明自信
结语:文明互鉴,让世界承认并尊敬中华民族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