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朝斌
页数:33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102483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傩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形态,凝聚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外在表征,无论是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学,还是在艺术学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中华各民族的傩面具进行挖掘和整理,让传统文化散发出应有的魅力,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让传统民间艺术“活化”的内在需求。本书把傩面具置于艺术学的视角,分别从溯源篇、纷呈篇和再造篇三个部分入手,对傩面具的源流、内涵、材料、造型和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阐释与揭示傩面具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并以此为基础,对傩面具艺术的图式语言进行设计与再造,找寻其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强化其参与和改造生活的力量,从而实现传统美术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简介
黄朝斌,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现为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动漫协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七个一百”项目美术人才资助人选。长期从事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叉融合研究,研究方向涉及传统手工艺、数字媒体艺术等诸多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湖北省社科基金、国家广电总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省部委、厅局级项目多项。在《学习与实践》《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贵州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绪论
溯源篇
第一章 傩面具溯源
第一节 说傩
第二节 傩面具概说
第三节 历史时期傩与傩面具的形态
纷呈篇
第二章 中国傩面具区域分布及流变
第一节 贵州傩面具
第二节 江西傩面具
第三节 巴蜀傩面具
第四节 广西师公戏面具
第五节 安徽傩面具
第六节 湖南傩面具
第七节 藏地“羌姆”面具
第八节 甘肃傩面具
第三章 傩与儒道释的互融互通
第一节 傩的原始宗教性质
第二节 傩与儒家
第三节 傩与道教
第四节 傩与佛教
第五节 傩与道、释的视觉差异
第四章 傩面具雕刻的材料、工具及技法
第一节 傩面具的材料选择
第二节 傩面具雕刻工具及技法
再造篇
第五章 傩面具艺术图式语言的现代应用
第一节 民间手工艺图式语言概说
第二节 傩面具艺术的视觉图式语言
第三节 傩面具艺术的设计再造与应用
第六章 傩面具艺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傩面具艺术的传承现状
第二节 傩面具艺术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节 傩面具艺术传承模式的建构
第四节 傩面具艺术创造性转化的几点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溯源篇
第一章 傩面具溯源
第一节 说傩
第二节 傩面具概说
第三节 历史时期傩与傩面具的形态
纷呈篇
第二章 中国傩面具区域分布及流变
第一节 贵州傩面具
第二节 江西傩面具
第三节 巴蜀傩面具
第四节 广西师公戏面具
第五节 安徽傩面具
第六节 湖南傩面具
第七节 藏地“羌姆”面具
第八节 甘肃傩面具
第三章 傩与儒道释的互融互通
第一节 傩的原始宗教性质
第二节 傩与儒家
第三节 傩与道教
第四节 傩与佛教
第五节 傩与道、释的视觉差异
第四章 傩面具雕刻的材料、工具及技法
第一节 傩面具的材料选择
第二节 傩面具雕刻工具及技法
再造篇
第五章 傩面具艺术图式语言的现代应用
第一节 民间手工艺图式语言概说
第二节 傩面具艺术的视觉图式语言
第三节 傩面具艺术的设计再造与应用
第六章 傩面具艺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傩面具艺术的传承现状
第二节 傩面具艺术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节 傩面具艺术传承模式的建构
第四节 傩面具艺术创造性转化的几点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