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英夫
页数:236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89380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区域环境治理尚未真正进入法制化阶段,有必要从法学理论层面系统剖析上述制度困局的深层致因。以法律关系的视角切入,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旨在围绕以下三重法律关系展开其规制脉络:中央政府(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下级政府)间的纵向协同关系;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协同关系;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外部监督关系。进一步地,“权威”、“利益”和“权利”这三项关键要素是决定三重法律关系能否有效运转和区域环境治理成效优劣的驱动性内核。从根本上,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规范意旨的实现取决于三项关键要素间嵌套式互动关系的确立。这一关系集中体现在:区域环境治理是中央政府依“上位权威”制定的法规政策目标纵向拆解细化的过程,而这是通过地方政府之间以利益平衡为内生动力的横向合作协调机制落实的。同时,区域环境利益的公共属性使其构成一个“民主性议题”,政府在区域环境治理及其权力行使过程中有必要适时吸纳社会公众的环境利益诉求并建立行政和司法上的权利救济与保障渠道。
作者简介
韩英夫,男,辽宁抚顺人,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博士。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法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辽宁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会副秘书长。
近五年在《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政法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北方法学》《资源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获奖。撰写著作3部。参编教材2部。获全国“第七届励青环境法学奖”三等奖,辽宁省社科联社科青年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结项评级“优秀”)、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辽宁省社科联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沈阳市社科联重点项目,辽宁大学亚洲研究所(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青年项目,辽宁大学人文社科类青年基金项目。
目录
第一节 区域环境治理的概念厘定
一、区域概念的多维分析
二、区域概念的法学意涵
三、区域环境治理概念的意涵
第二节 区域环境治理议题与政府间协同治理
一、何谓协同与协同治理
二、区域环境治理议题与政府间协同治理的内在关联
第三节 区域环境治理的内容与分类
第四节 区域环境治理的法律特征与独特机理
一、区域环境治理的政府 性
二、区域环境治理中利益主体的多层次性
三、区域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由“辖区”走向“区域”
四、区域环境治理的强制性:由“弹性”的经济走向“刚性”的环境
第二章 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演进与逻辑
第一节 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源流考
一、政治关系背景下的“产生与萌芽”阶段
二、经济关系背景下的“探索与发展”阶段
三、环境关系背景下的“革新与完善”阶段
第二节 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主要模式与逻辑
一、“指令一服从”型模式
二、“竞争一合作”型模式
三、“协同治理”型模式
第三节 关于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演进逻辑的简要归纳
第三章 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类型化梳理及现实困局
节 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类型化梳理
一、类型的构建及划分依据
二、组织法规范的类型梳理
三、行为法规范的类型梳理
四、小结
第二节 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现实困局
一、区域环境治理顶层立法的规范性法效果不足
二、区域环境治理机构的管理职权不强
三、纵向 下的治理效果难以持续
四、横向利益失衡引发内生性合作机制匮乏
五、传统环境治理目标导向的偏差与错置
六、区域环境治理责任机制的缺失与弱化
第四章 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现实困局的理论解析
节 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多重法律关系分析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协同关系
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协同关系
三、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外部监督关系
第二节 多重法律关系中的关键要素识别
一、纵向协同关系中的“ ”要素
二、横向协同关系中的“利益”要素
三、外部监督关系中的“权利”要素
第三节 重设与修正:区域环境治理中多重要素间的嵌套式互动
一、单一“ ”要素的运行逻辑与反思
二、多重要素间嵌套式互动关系的确立
第五章 我国区域环境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