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医学概论

封面

作者:李金庸

页数:136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077668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世纪70年代初(工农兵)中医药“大普”教育中医药专业使用教材。
全书分上篇、下篇两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各科常见疾病。上篇为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诊法、辨证及预防与治则,阐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下篇为中医各科常见病证,按内科、儿科、妇科、外科的顺序来介绍各科常见病、多发病,每一病证分列概说、主证、治法、方药等项。

作者简介

李今庸,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幼读私塾,早年行医应诊,后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一生勤于教学、科研与临床医疗,并积极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喜读书,知识渊博,人称“经典王”“内经王”“活字典”。学术上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言必有据。在中医学界首创治经法研究和整理中医药学古典著作和理论专题,为中医药学人运用多学科知识原理之治经研究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医药学作了率先典范。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尤长于治疗内科和妇科疾病。选方用药主张“方不在大,中病即效;药不在贵,对症则灵”,强调因病用药,有是证用是药,多以小方收效。任职湖北省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体副主任20余年,出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分会理事长22年,高度关注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为之奉献了毕生精力。

目录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二节 五行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第二章 脏腑
第一节 五脏
一、心
二、肝
三、脾
四、肺
五、肾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第三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内容
一、十二经脉
二、督、任脉
第二节 经络的作用
一、生理方面
二、病理方面
三、诊断方面
四、治疗方面
第四章 病因
第一节 六淫
一、风
二、寒
三、暑
四、湿
五、燥
六、火(热)
第二节 精神因素
第三节 饮食所伤
第四节 外伤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问诊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二便
四、问饮食口味
五、问妇科病
六、问儿科病
第二节 望诊
一、神气
二、面色
三、五官
四、望舌
五、斑疹、白痦
第三节 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二、触诊
第六章 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四、阴阳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二、肝与胆病的辨证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
四、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的辨证
六、两脏合病的常见证型
第七章 预防与治则
第一节 预防
一、未治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治则
一、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
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三、标本治法
四、正治与反治
五、扶正与祛邪
六、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下篇 各科常见疾病
第一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喘
一、发作期
二、缓解期
第四节 呕吐、泄泻
第五节 胃脘痛
第六节 黄疸
一、急性黄疸型
二、慢性黄疸型
第七节 慢性腹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九节 水删
一、急性水肿
二、慢性水肿
第十节 淋证
第十一节 痹证
第十二节 头痛、眩晕
第二章 儿科疾病
第一节 麻疹
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三节 小儿肺炎
第四节 泄泻
第五节 疳积
第三章 妇科疾病
第一节 月经不调
一、月经先期
二、月经后期
三、经行先后无定期
四、月经过多
五、月经过
第二节 痛经
第三节 闭经
第四节 崩漏
第五节 带下病
第六节 恶阻
第七节 先兆流产
第八节 产后腹痛
第四章 中医外科基本知识
第一节 外科辨证概要
一、辨阳证、阴证
二、病因辨证
三、经络、脏腑辨证
第二节 外科治疗概要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第三节 皮及皮下感染
一、疖
二、痈(有头疽)
三、急性蜂窝组织炎(无名肿毒)
四、急性乳腺炎(乳痈)
五、丹毒
六、脓肿
第四节 肛门疾病
一、痔疮
二、肛裂
三、肛漏
四、脱肛
附录:外治法附方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医学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0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