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诗词》

封面

作者:谢敏玉

页数:21

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462350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诗词卷”辑录了历代诗人咏诵广州的经典之作,如杨孚的《榕》、张九龄《使至广州》、苏轼的《浴日亭》、陈恭尹的《九日登镇海楼》、梁佩兰的《粤曲》等,这些诗词融情于景,意境豁达,令人回味无穷。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及改革开放前沿地,历史厚重磅礴,精神大度从容。进入新时代,广州勇立潮头逐浪前行,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奋力谱写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新篇章。
岭南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品格,这是历史留给广州的宝贵财富,也是人文湾区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从文学的视角读懂广州,乃至读懂粤港澳大湾区、读懂中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通过历代名家的篇章,向读者娓娓解读广州的辉煌历史。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围绕广州城市历史脉络,按照诗词、散文、小说、杂记四种体裁收录不同年代的名家名作。所选作品均以广州为背景,彰显历史、经济、民俗等领域的万千气象,富有浓厚的“广州特色”,将岭南传统文化之美与现代文化之新共融互通、交相辉映。

作者简介

余福智,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执教于中学与大学中文系共30余年。在大学主讲中国文学史,又曾开设选修课,讲授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与诗论。
谢敏玉,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关资料

1. 内容选编方面,书系体裁涵盖诗词、小说、散文、杂记四类,时间维度跨越古今,其中诗词卷收录了清代及以前的作品,另外三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所辑录作品均为已出版的名家名作,这些作品以广州为写作背景,反映广州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生活习惯、社会经济等,带有鲜明的广州元素、城市印记和时代特征,充分反映广州社会、经济、民生等各层面的发展变化,向读者展现广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互融互促的和谐之美。
2. 装帧设计方面,邀请曾获2018、2019、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的设计师许天琪担纲设计,结合广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广州的地缘特色“海上贸易之都”为灵感,将广州的海洋文化与现代化的城市风格相结合,对“读懂广州”书系中的文字与海洋的视觉进行形式上的探索,传达出一种“文字乘风破浪,层层叠叠”的视觉感受,使整个书系呈现出一种海洋气质。书系采用递进式开本,配以极富广州特色的通草画,在整体色调由浅蓝到深蓝渐变的同时,也增加一抹亮色。
3. 有声读物方面,从书系中遴选74篇经典诗文,并邀请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陆洋和曾荣获“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称号的新疆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李亚萍作为领衔,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资深主播为本书系录制有声书。让读者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聆听经典,进一步感受广州的城市文化,读懂广州。
4. 利用书系内容资源开拓文创或周边产品,如将刘斯奋《广州赋》的以卷轴形式进行印制,并将其碑刻版作为数字藏品。

本书特色

1. 内容选编方面,书系体裁涵盖诗词、小说、散文、杂记四类,时间维度跨越古今,其中诗词卷收录了清代及以前的作品,另外三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所辑录作品均为已出版的名家名作,这些作品以广州为写作背景,反映广州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生活习惯、社会经济等,带有鲜明的广州元素、城市印记和时代特征,充分反映广州社会、经济、民生等各层面的发展变化,向读者展现广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互融互促的和谐之美。
2. 装帧设计方面,邀请曾获2018、2019、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的设计师许天琪担纲设计,结合广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广州的地缘特色“海上贸易之都”为灵感,将广州的海洋文化与现代化的城市风格相结合,对“读懂广州”书系中的文字与海洋的视觉进行形式上的探索,传达出一种“文字乘风破浪,层层叠叠”的视觉感受,使整个书系呈现出一种海洋气质。书系采用递进式开本,配以极富广州特色的通草画,在整体色调由浅蓝到深蓝渐变的同时,也增加一抹亮色。
3. 有声读物方面,从书系中遴选74篇经典诗文,并邀请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陆洋和曾荣获“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称号的新疆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李亚萍作为领衔,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资深主播为本书系录制有声书。让读者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聆听经典,进一步感受广州的城市文化,读懂广州。
4. 利用书系内容资源开拓文创或周边产品,如将刘斯奋《广州赋》的以卷轴形式进行印制,并将其碑刻版作为数字藏品。

目录

唐前

杨 孚 – 南裔异物赞·榕 2

吴隐之 – 酌贪泉诗 4

谢灵运 – 临终诗 6

江 总 – 秋日登广州城南楼诗 8

杜审言 – 南海乱石山作 12

宋之问 – 登粤王台 14

张 说 – 广州江中作 16

张九龄 – 使至广州 18

张九龄 – 送广州周判官 20

张九龄 –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22

韩 愈 – 赠别元十八协律(其六) 24

贾 至 – 送夏侯参军赴广州 26

王 建 – 江馆对雨 28

刘言史 – 越井台望 30

刘言史 –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 32

黄 滔 – 广州试越台怀古 34

许 浑 – 登尉佗楼 36

许 浑 – 朝台送客有怀 38

李群玉 – 石门戍 40

李群玉 –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 42

陈 陶 – 南海石门戍怀古 44

高 骈 – 南海神祠 46

胡 曾 – 番禺 48

曹 松 – 南海旅次 50

余 靖 – 和董职方见示初到番禺诗 54

余 靖 – 寄题田待制广州西园 56

余 靖 – 寄题宋职方翠楼 58

苏 轼 – 广州蒲涧寺 60

苏 轼 – 浴日亭 62

苏 轼 – 发广州 64

陈与义 – 登海山楼 66

陈与义 – 雨中再赋海山楼诗 68

杨万里 – 三月晦日游越王台(其一) 70

杨万里 – 四月八日尝新荔枝 72

杨万里 – 蜑户 74

杨万里 – 南海东庙浴日亭 76

曾 丰 – 广州(其二) 78

崔与之 – 水调歌头·题剑阁 80

戴复古 – 广东漕李实夫(其三) 82

戴复古 – 彭绣使平叛卒后除经略小诗陈利害(其一) 84

方信孺 – 净慧寺千佛塔 86

林 衢 – 题广州光孝寺 88

刘克庄 – 扶胥(其一) 90

刘克庄 – 即事(选二) 92

葛长庚 – 题南海祠(其三) 94

李昴英 – 景泰寺 96

李昴英 – 水调歌头·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 98

李昴英 – 蒲涧滴水岩观瀑 100

李春叟 – 登粤秀山 102

张镇孙 – 水帘洞 104

文天祥 – 过零丁洋 106

文天祥 – 越王台 108

文天祥 – 出广州第一宿 110

徐 贲 – 登广州城楼 116

汪广洋 – 岭南杂录(其四) 118

孙 蕡 – 广州歌 120

孙 蕡 – 白云山 124

孙 蕡 – 寄王彦举 126

赵 介 – 听雨 128

陈献章 – 浴日亭次东坡韵 130

祝允明 – 广州别表弟赵二(其一) 132

湛若水 – 题席光亭 134

王守仁 – 题甘泉居 136

黄 衷 – 归次石门望白云山 138

黄 佐 – 粤台怀古四首分韵得幽字(其一) 140

王渐逵 – 登白云第一峰 142

黎民表 – 粤台山怀古(其二) 144

欧大任 – 镇海楼同惟敬作 146

梁有誉 – 越江曲(其一) 148

汤显祖 – 广城二首(其一) 150

陈子壮 – 欲将 152

陈邦彦 – 狱中步文丞相韵 154

邝 露 – 人日登粤王台 156

王邦畿 – 扶胥观日出歌 158

屈大均 – 广州竹枝词(其四) 162

屈大均 – 白鹅潭眺望(其二) 164

屈大均 – 荔枝(其二) 166

屈大均 – 珠江春泛作 168

屈大均 – 渔者歌(选二) 170

陈恭尹 – 九日登镇海楼 172

陈恭尹 – 广州客舍夜雪歌 174

陈恭尹 – 木棉花歌 176

陈恭尹 – 春日王也夔招游蒲涧即事作 178

陈恭尹 – 刘仰山招同吴玉涛梁药亭家宕侯雨中

泛舟半塘迟沈虹石不至同用八庚(其二) 180

陈恭尹 – 铙歌(选三) 182

梁佩兰 – 粤曲 186

梁佩兰 – 养马行 188

梁佩兰 –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

集感赋(其四) 192

沈用济 – 海幢寺观大水西下 194

沈用济 – 花田 196

朱彝尊 – 夜泊珠江 198

朱彝尊 – 侍香金童·茉莉 200

王士禛 – 歌舞冈 202

王士禛 – 登六榕寺浮图 204

潘 耒 – 羊城杂咏(选二) 206

查慎行 – 珠江棹歌词(选二) 210

惠士奇 – 广州十二月书怀 212

何梦瑶 – 珠江竹枝词 214

杭世骏 – 九龙泉 216

张锦芳 – 宿大通寺 218

张锦芳 – 偕虚舟过光孝寺自公房 220

宋 湘 – 木棉花(其二) 222

谭敬昭 –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 224

谭敬昭 – 珠江竹枝词(选二) 226

沈元沧 – 登镇海楼 228

钱大昕 – 初到药洲用石上宋人诗韵(选二) 230

张维屏 – 九日粤秀山登高 232

冯 询 – 珠江消夏竹枝词 236

黄遵宪 – 到广州 238

康有为 – 登越秀山顶五层楼 240

丘逢甲 – 镇海楼(其一) 242

附录

参考底本 246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诗词》》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0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