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贺渝
页数:208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504588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对象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环保税政策,具体包括:针对环保税政策实施后对长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展开评估;针对长江上游地区所涵盖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一市,所实施的环保税税额空间协同策略问题展开研究。本书主要内容及章节分布如下:现状分析是通过宏微观数据,了解长江上游地区环保税政策实施情况、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理论构建主要是明晰环保税的产生、发展历程、具体内容、政策目标等;建构环保税政策实施有效性评估的系统分析框架。政策评估主要是构建环保税政策实施有效性的指标评估体系,进而分别从宏微观层面评估环保税政策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仿真预测主要通过构建环境动态一般均衡(E-DSGE)模型,对环保税政策实施后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的持续影响进行仿真预测。典型探索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适应典型地区的环保税政策,从而克服上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内在矛盾。 空间协同主要是探讨长江上游地区环保税税额的空间协同策略,分为税率设定比较分析、协同模式与非协同模式比较分析和空间协同策略。
作者简介
贺渝,南澳大利亚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为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环境金融学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在Energy Econom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国环境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报刊发表论文近20篇。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环境经济学、流域生态学、环保税法学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环境保护税政策对长江上游地区三省一市在宏微观层面的经济和环境效应,并提出空间协同策略,以期优化长江上游地区环境保护税结构,进而促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目录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3
1.2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及技术路线/4
1.2.1研究内容与目标/4
1.2.2研究方法/6
1.2.3技术路线/6
2现状分析/8
2.1环保税实际征收情况/8
2.1.1全国环保税实际征收情况/8
2.1.2长江上游地区环保税实际征收情况/10
2.2现状分析:微观层面/12
2.2.1全国现状分析:微观层面/12
2.2.2长江上游地区现状分析:微观层面/14
2.3现状分析:宏观层面/16
2.3.1全国现状分析:宏观层面/16
2.3.2长江上游地区现状分析:宏观层面/18
3理论构建/21
3.1环保税/21
3.1.1环保税的产生/21
3.1.2国外环保税的发展历程/22
3.1.3中国环保税的发展历程、政策目标及核心内容/23
3.2环保政策及环保税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理/24
3.2.1环保政策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微观层面/24
3.2.2环保政策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宏观层面/31
3.2.3环保税相关研究/36
3.2.4文献述评/39
3.3环保税政策实施有效性评估的系统分析框架/41
3.3.1微观层面政策经济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41
3.3.2微观层面政策环境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43
3.3.3宏观层面政策经济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44
3.3.4宏观层面政策环境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45
4政策评估:微观层面/46
4.1政策短期效应评估:经济/46
4.1.1数据和样本/46
4.1.2变量选择/46
4.1.3模型构建/48
4.1.4实证分析/49
4.1.5小结/68
4.2政策短期效应评估:环境/68
4.2.1数据和样本/69
4.2.2变量选择/69
4.2.3模型构建/71
4.2.4实证分析/71
4.2.5小结/88
4.3政策长期效应评估:经济/89
4.3.1数据和样本/90
4.3.2变量选择/90
4.3.3模型构建/93
4.3.4实证分析/97
4.3.5小结/111
4.4政策长期效应评估:环境/112
4.4.1数据和样本/112
4.4.2变量选择/113
4.4.3模型构建/115
4.4.4实证分析/118
4.4.5小结/132
5政策评估:宏观层面/135
5.1政策效应评估:经济/135
5.1.1数据和样本/135
5.1.2变量选择/135
5.1.3模型构建/143
5.1.4实证分析/146
5.1.5小结/164
5.2政策效应评估:环境/167
5.2.1数据和样本/167
5.2.2变量选择/168
5.2.3模型构建/169
5.2.4实证分析/172
5.2.5小结/212
6仿真预测/214
6.1模型构建/214
6.1.1最终产品厂商/214
6.1.2环境、能源变量及环境政策/215
6.1.3中间产品生产/215
6.1.4能源厂商/216
6.1.5家庭/217
6.1.6资源约束与政策/219
6.1.7冲击过程/219
6.2其他地区经济/219
6.3模型校准/220
6.4环保税政策的稳态分析/223
6.5脉冲响应分析/230
7典型探索/273
7.1云南省典型探索/273
7.2四川省典型探索/274
7.3贵州省典型探索/276
7.4重庆市典型探索/278
8空间协同/281
8.1税率设定比较分析/281
8.2协同模式与非协同模式比较分析/284
8.3空间协同策略/286
9主要结论、理论启示与政策建议/288
9.1主要结论/288
9.1.1环保税经济效应的研究结果/288
9.1.2环保税环境效应的研究结果/290
9.2理论启示与政策建议/291
9.2.1建立环境制度“全领域协同”体系/291
9.2.2建立跨行政区、跨主体功能区“全空间协同”体系/292
9.2.3建立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全流域协同”体系/292
9.2.4建立差异化、全覆盖的污染物税收征收“全方位协同”体系/292
9.2.5建立和完善职能部门“全方面协同”体系/293
9.2.6建立税收使用与跟踪评估“全过程协同”体系/293
参考文献/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