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剑著
页数:418 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04805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张剑,1971年生,河南遂平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遗产》副编审,著有《莫友芝年谱长编》等。
吕肖奂,女,1965年生,河南灵宝人。现为四川大学教授,著有《宋诗体派论》等。
周扬波,1976年生,浙江江山人。现为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著有《宋代士绅结社研究》等。
相关资料
家族文学内部的有些变异是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家族中人虽然感情亲近、相互影响,但毕竟各自的经历、个性有所不同,文学创作当然也会千差万别。譬如,《宋史·苏辙传》云:“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轼与苏辙所受的教育相同,所生长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相似,一生经历也近似,而且两人关系亲密,唱和不止,但是即便如此,两人的文风、诗风以及文学成就都有很明显的差异。可见在文学创作上的确有父子兄弟不可相传、不可相强的一面,即便尽力地模仿或因袭,也无法保持“家法”的一成不变。家族同辈的风格、成就不相同,隔代更是如此,譬如,晁氏家族中补之五古奇奥,而公迦五古清浅,风格有着较大的反差,这一点除了两人个性不同之外,还有时代审美思潮变化的影响:从补之生活的北宋中后期到公迦生活的南宋前期,人们的诗歌品味逐渐由雄深雅健走向圆活流畅,而他们所代表的家族文学也与时俱进。因此一个绵延长久型家族的文学史,可以成为整个宋代文学史的缩影。家族文学的变异更多是由家族成员主动向外开拓来完成的。一个家族并非一个封闭独立的社会单位,尤其是宋代,很少有世代聚居同炊的大族,大多数文学家族都是宦学四方、以核心家庭的形式活动,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加,受到家族外部环境和师友的影响日益显著。比如,晁补之的七绝是其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体之一,风格中不仅有其父晁端友诗的温厚静深之长,亦兼得其师苏东坡诗清雄恣肆。①至于五古、七古,更接近于苏、黄之体。黄庭坚的诗歌虽得其父之长,但诗中丰富的人文意象、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以及渊博的用典和奇险的押韵,更多源于成年宦游经历中的博览群书和广交师友。可以说,这种现象在宋代文学家族中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家族成员通过社会活动拓展自身的文学能力,促进了家族文学的开放性和变异性,也使家族文学始终与当时的文坛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后记
世上有绝对之真可言吗?有人说,绝对之真实存在于自然科学里。牛顿的经典力学推翻了神学千年的根基,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颠覆了经典力学一统天下的大厦,然而彭加勒在《科学的价值》中却告诉人们,“与牛顿原理针锋相对的理论结果终将在某一天被抛弃”,“所有这些违背原理的现象只有在无限小的事物中才能遇到
目录
节选
《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的最终成果。作者运用家族史与文学史、个案与总论、文艺学与文化学相结合的多重视角,对宋代家族与文学的核心问题——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不仅能丰富我们对文学的社会功能的认识,而且从家族层面入手,为宋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阐释视角,有利于深化对宋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宋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知识创新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