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小芃
页数:537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90587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翻译理论:从支谦到赞宁》是翻译学专著,专门研究古代七篇完整的佛经翻译论。七篇完整的翻译论保留在汉文大藏经流传至今,是中国古代有长达764年翻译理论史的铁证,是学界必须首先承认的历史事实。
《中国翻译理论:从支谦到赞宁》将使中国古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有案可循,让当今译学研究有古代本土学理范式可借鉴。
《中国翻译理论:从支谦到赞宁》代表有史以来首次全面针对整篇翻译论的研究,并以整个中国古代翻译理论的发生、发展、兴盛和消亡的历史发展为视角和轨迹。以往研究都根据自身学科的需要和学者自己的兴趣,要么偏重于个别词、现象和段落的局部文本研究,要么局限于古人狭小的眼界,还没有专著形式的、全面系统的、针对整篇翻译论的专门研究,整体上有待海纳百川之博论,而在佛教专门知识上还需精益求精之严谨,若干重大翻译理论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翻译学界还有把中国古代翻译理论与现代西方翻译理论进行不同时、不同质比较的倾向。
作者简介
黄小芃,四川中江人,现为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译协理事。198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美国弗吉尼亚州东门罗大学(2000年)和英国曼切斯特大学(2017年)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过涉外及翻译工作。主讲课程英汉翻译、翻译概论、翻译批评与赏析、英语国家概况、中西文化概论、高级阅读、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等本科课程。研究方向是翻译学,主研领域为中国古代佛典译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翻译学专著,专门研究古代七篇完整的佛经翻译论。七篇完整的翻译论保留在汉文大藏经流传至今,是中国古代有长达764年翻译理论史的铁证,是学界必须首先承认的历史事实。本书将使中国古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有案可循,让当今译学研究有古代本土学理范式可借鉴。 本书代表有史以来首次全面针对整篇翻译论的研究,并以整个中国古代翻译理论的发生、发展、兴盛和消亡的历史发展为视角和轨迹。以往研究都根据自身学科的需要和学者自己的兴趣,要么偏重于个别词、现象和段落的局部文本研究,要么局限于古人狭小的眼界,还没有专著形式的、全面系统的、针对整篇翻译论的专门研究,整体上有待海纳百川之博论,而在佛教专门知识上还需精益求精之严谨,若干重大翻译理论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翻译学界还有把中国古代翻译理论与现代西方翻译理论进行不同时、不同质比较的倾向。
目录
东汉末至三国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支谦其人
第二节 19世纪以来的《法句经序》研究
第三节 《法句经序》译注
第四节 《法句经序》的翻译学分析
第五节 《法句经序》的汉外翻译
第六节 《法句经序》的历史地位
章末结语
第二章 东晋道安的《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西晋末及东晋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道安生平
第二节 道安序言翻译论的形成和鉴证
第三节 从古至今道安序言研究略述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翻译学研究
第五节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译注
第六节 道安序言的翻译理论和结构分析
第七节 道安序言英译批评
第八节 道安序言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章末结语
第三章 南朝僧祜的《出三藏记集·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
南朝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僧祐生平
第二节 《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译注
第三节 《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翻译理论内容及其篇章结构
第四节 《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的英译问题
第五节 《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的译学评价
章末结语
第四章 梁代慧皎的《高僧传·译经论》
第一节 慧皎生平
第二节 关于《高僧传》
第三节 《高僧传·译经论》译注
第四节 《高僧传·译经论》翻译理论的内容和结构
第五节 《高僧传·译经论》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章末结语
第五章 隋朝彦琮的《辩正论》
隋朝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彦琮生平
第二节 《辩正论》译注
第三节 《辩正论》的翻译理论内容与结构
第四节 《辨正论》的历史地位
章末结语
第六章 唐朝道宣的《续高僧传·译经篇论》
唐朝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道宣生平
第二节 《续高僧传·译经篇论》译注
第三节 《续高僧传·译经篇论》翻译理论及篇章结构分析
第四节 道宣翻译论的汉英翻译问题
第五节 道宣翻译论的历史意义
章末结语
第七章 北宋赞宁《宋高僧传》中的翻译论
北宋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赞宁生平
第二节 《宋高僧传·义净传·系》译注
第三节 《宋高僧传·译经篇论》译注
……
第八章 前翻译学的中国学派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