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精装)

封面

作者:潘知常

页数:468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594729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所谓的“反美学”,不是“反”美学本身,而是“反”传统美学。它“反”的不是“美学”,而是人们对于“美学”的歪曲。而它所要构建的,则是在更为根本的意义上的一种真正的美学。由此,作者深刻揭示了当代审美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观念的变化,并且从现状研究(传统审美文化的自我放逐)、文本考察(文化溃败时代的寓言)、社会省思(千年未遇之历史巨变)、条件辨析(传统审美文化的解构之镜)、本质反诘(后美学时代的美学革命)、根源探询(生命的诱惑与死亡的阴影)、本体阐释(无望的救赎与永恒的承诺)等七个维度详加论述,深入阐释,从而毅然决然地为人类“享乐的合理性”的审美满足、为美学的“生活与审美的同一”的全新原则鸣锣开道,并且呼唤着一种非中心性的后美学视界、一种无主导性美学的后美学文化、一个美学的新时代的隆重出场。

作者简介

潘知常 著名美学家、著名红学家、著名战略咨询与策划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长期在澳门任教,陆续担任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学筹备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主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创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民盟中央委员、全国青联中央委员、中国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澳门国际电影节秘书长、澳门国际电视节秘书长、中国首届国际微电影节秘书长、澳门比较文化与美学学会会长等。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任教授。今日头条频道根据六.五亿电脑用户调查“全国关注度最高的红学家”,排名第四,在喜马拉雅讲授《红楼梦》,播放量逾九百万;作为“企业顾问、政府高参、媒体军师”,2007年提出“塔西佗陷阱”,2014年被最高领导在正式讲话中引用,目前网上搜索为290万条,成为被公认的政治学、传播学定律;1985年首倡生命美学新学说,在美学界影响广泛。并曾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十八项奖励。

相关资料

他的看法非常有见地,切中问题的要害。他的论文,与笔者多年的看法,不谋而合;从不同的问题出发,竟然得到相近的结论。笔者极其希望这种有益的学术探讨带来更大的收获。
——刘再复、林岗

随着朱光潜、蔡仪、吕荧等老一辈的相继去世,随着美学探讨的发展,美坛上也由老四派发展为自由说、和谐说、生命美学说等新三派。
——周来祥

潘知常的生命美学坚实地奠定在生命本体论的基础上,全部立论都是围绕审美是一种最高的生命活动这一命题展开的,因此保持理论自身的一贯性与严整性。比较实践美学,它更有资格被称为一个逻辑体系。
——阎国忠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美学家、国内“生命美学”学派的领军人物潘知常教授的学术代表作之一,堪称国内“文化研究”“当代审美文化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

目录

第一章 现状研究:传统审美文化的自我放逐
第一节 从美到丑从美到非美
第二节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第三节 挑战与机遇
第四节 从美学到反美学:当代美学的第二重建构
第二章 文本考察:文化溃败时代的寓言
第一节 流行歌曲:当代青年的心理魔杖
第二节 邂逅摇滚
第三节 电影就是电影
第四节 电视:当代的新特洛伊木马
第五节 广告形象的魅力
第六节 MTV:当代人的“视觉快餐”
第七节 游戏机:“心理镜像”的幻影
第八节 涂鸦:另类的青春话语
第九节 人体之美:辉煌的复归与错位的游戏
第三章 社会省思:千年未遇之历史巨变
第一节 市场化与当代审美文化
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代审美文化
第三节 孤独的大众与当代审美文化
第四章 条件辨析:传统审美文化的解构之镜
第一节 光荣与梦想:美学的乌托邦
第二节 大众传播媒介:当代的新赫尔墨斯之神
第三节 平面性零散化断裂感
第四节 美学的困惑
第五章 本质反诘:后美学时代的美学革命
第一节 传统叙事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反叙事的叙事:在平面上开掘深度
第三节 艺术之为艺术
第四节 美学观念的转变
第六章 根源探询:生命的诱惑与死亡的阴影
第一节 生理层面:“应激反应”与情感的“代偿机制”
第二节 心理层面:“神性”与“人性”的双重变奏
第三节 形式层面:反和谐的审美活动如何可能
第七章 本体阐释:无望的救赎与永恒的承诺
第一节 “诗人何为?”
第二节 反美学的美学意义
第三节 从反美学到美学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精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00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