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池
页数:192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09370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文通过破产团队生产理论,重新建构了破产法官在破产司法强制批准中的司法审查权,但并非对我国《企业破产法》进行大幅度修改,仅对《企业破产法》第七十条、第七十一条、第八十六条及第八十七条进行微调。这类微调侧重于将破产重整由法院主导转化到尊重利益相关方团队协议的履行、修订的法律路径上,由法院强制性行为转化到破产信托人信托主导方向上,这也是团队生产理论动态适用的体现。综上,希望拙文对破产重整强制批准制度学界研讨与实务处理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王池,福建泉州人,1978年生,法学博士,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福建省第二届审判业务专家,福建省优秀法官,厦门市首届审判业务专家。工作期间,参与编写出版了《房地产司法解释实例释解》《民间借贷:司法实践及法理重述》两本法学著作;曾于《法学评论》《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东南司法评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法医学杂志》等报刊发表法学论文十余篇,较具代表性的《法际交集中的重整企业所得税:理论协调与制度重构》《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除的实证分析》《商品房预售合同效力司法解释法义探析》等文章,先后多篇次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进路与框架体系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创新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问题发现:以福建省破产重整案例为样本分析
一、重整模式及信托人
二、信托义务
三、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次数及表决方式
四、强制批准的案例分析
五、表决组别的设置
六、驳回重整申请的理由
七、重整投资人的招募
八、模拟清算分析的依据
九、重整价值的判断
十、重整可行性判断
十一、法官批准重整计划草案的考虑因素
十二、小结
第二章 理论源起:团队生产理论及中国语境解读
一、公司危局及传统主义破产理论
二、债权人讨价还价理论
三、团队生产理论
四、作为破产重整的团队生产理论
五、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
六、破产重整中的信义义务
第三章 刚性信托:以不确定概念为审查重点
一、不确定概念
二、宏观因素的调查
三、资产属性的调查
四、判断的原则、价值确定的行使
五、不具有重整价值的司法审查权
第四章 自由裁量:重整计划的可行与分配尺度
一、重整计划的可行性
二、绝对优先权的遵守
三、绝对优先权适用的逻辑困境
四、相对优先权及其优势
第五章 权利和权益:侵害与正当损害
一、破产重整的权利与正当权益
二、正当权益的正当损害
三、异见者及期待测试
第六章 司法审查:角色及原则
一、作为观察者的法官
二、重整过程中不确定概念的司法审查
三、权利损害及正当利益不当损害的审查
四、商业裁判自由裁量的司法审查
五、重整计划草案的强制批准审查
结论与建议
附件1.本书引用的60宗司法案例
参考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进路与框架体系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创新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问题发现:以福建省破产重整案例为样本分析
一、重整模式及信托人
二、信托义务
三、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次数及表决方式
四、强制批准的案例分析
五、表决组别的设置
六、驳回重整申请的理由
七、重整投资人的招募
八、模拟清算分析的依据
九、重整价值的判断
十、重整可行性判断
十一、法官批准重整计划草案的考虑因素
十二、小结
第二章 理论源起:团队生产理论及中国语境解读
一、公司危局及传统主义破产理论
二、债权人讨价还价理论
三、团队生产理论
四、作为破产重整的团队生产理论
五、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
六、破产重整中的信义义务
第三章 刚性信托:以不确定概念为审查重点
一、不确定概念
二、宏观因素的调查
三、资产属性的调查
四、判断的原则、价值确定的行使
五、不具有重整价值的司法审查权
第四章 自由裁量:重整计划的可行与分配尺度
一、重整计划的可行性
二、绝对优先权的遵守
三、绝对优先权适用的逻辑困境
四、相对优先权及其优势
第五章 权利和权益:侵害与正当损害
一、破产重整的权利与正当权益
二、正当权益的正当损害
三、异见者及期待测试
第六章 司法审查:角色及原则
一、作为观察者的法官
二、重整过程中不确定概念的司法审查
三、权利损害及正当利益不当损害的审查
四、商业裁判自由裁量的司法审查
五、重整计划草案的强制批准审查
结论与建议
附件1.本书引用的60宗司法案例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