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学典
页数:299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490273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为“雅学堂丛书”之一,是一部学术随笔集。作者用□□学的视角,对我国史学界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其中史学家坚持的一些固有观点提出了质疑,并给青年学者带来了一些反思。书中选取《中国向何处去: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当代史研究的开展刻不容缓》《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走一条宽广的人文学术人才培养之路》等文章,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作者对于史学研究的态度,是一部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具的佳作。
作者简介
王学典,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教授,《文史哲》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思潮研究。出版有《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新史学与新汉学》、《顾顿刚和他的弟子们》、《二十世纪中国□□学》、《把中国“中国化”——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等专著,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等多项课题,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目录
一
学术上的巨大转型:人文社会科学40年回顾
中国向何处去: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
把中国“中国化”
——人文社会科学的转型之路
迎接第三次学术大转型
二
从反思“文革”史学走向反思改革史学
——对若干史学关系再平衡的思考
放逐“现实”回避“问题”:20世纪90年代学风的
致命伤
当代史研究的开展刻不容缓
发掘乡村:21世纪初叶中国□□知识的增长点
中国□□学的再出发
——改革开放40年□□学的回顾与展望
三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
——写在《顾颉刚全集》出版之际
又为学界哭英灵
——痛悼赵俪生先生
庞朴:出人于朴学、史学与哲学之间
四
□□研究为什么需要“理论
——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一
□□研究为什么需要“问题意识”
——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二
人格境界、术业专攻、写作能力与成才
——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三
走一条宽广的人文学术人才培养之路
五
何谓“新文科”
学术界苦“SCI崇拜”久矣
六
大学应是世俗社会里的精神圣地
坚持“学术本位”:大学精神的本质
后记
学术上的巨大转型:人文社会科学40年回顾
中国向何处去:人文社会科学的近期走向
把中国“中国化”
——人文社会科学的转型之路
迎接第三次学术大转型
二
从反思“文革”史学走向反思改革史学
——对若干史学关系再平衡的思考
放逐“现实”回避“问题”:20世纪90年代学风的
致命伤
当代史研究的开展刻不容缓
发掘乡村:21世纪初叶中国□□知识的增长点
中国□□学的再出发
——改革开放40年□□学的回顾与展望
三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
——写在《顾颉刚全集》出版之际
又为学界哭英灵
——痛悼赵俪生先生
庞朴:出人于朴学、史学与哲学之间
四
□□研究为什么需要“理论
——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一
□□研究为什么需要“问题意识”
——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二
人格境界、术业专攻、写作能力与成才
——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三
走一条宽广的人文学术人才培养之路
五
何谓“新文科”
学术界苦“SCI崇拜”久矣
六
大学应是世俗社会里的精神圣地
坚持“学术本位”:大学精神的本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