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俊奇
页数:368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488567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生动讲述“中国好人”“最美教师”“道德楷模”李振华人生故事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从风华正茂的江南少年,到勇毅奔赴的支教者,再到创造教育奇迹的中学校长,李振华在大山执着坚守70年,培养1万多名学生成才,捐资150余万元资助2400多个孩子,影响和改变了一个地区的教育面貌。本书以深入细致的采访获得一手材料,饱含深情地展现了李振华的“燃灯者”精神,为读者带来真实、温暖、震撼的生命力量。
作者简介
刘俊奇,山东临沂人。曾任老年教育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编审,发表散文、随笔、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作品百余万字,散文《第一次背娘》被《人民日报》等国内外众多媒体转发。
本书特色
“中国好人”“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道德模范”,
这是国家授予他的荣誉;
“燃灯人”“布鞋校长”“红烛”,
这是孩子们为他戴上的“勋章”。
他是李振华,为孩子们照亮走向广阔世界的路。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人生与抉择
一 告别大都市
二 大山深处的人家
三 山坡上的那座破庙
四 第一次吃煎饼
五 那个漫长的寒夜
六 上“砸”了的第一堂课
第二章 彷徨与感动
一 山村的无眠之夜
二 吃“派饭”的日子
三 十八碗水饺
四 大雪封山的春节
五 第一次回南京
第三章 生命中第一次辉煌
一 明光山上的琅琅书声
二 山路上闪烁的灯光
三 走向省城的“土教具”
四 大山深处的星星火炬
第四章 “渣滓学校”的嬗变
一 一个记者不同的两次慨叹
二 让爱改变一切
三 “歪脖子树”也会变直
四 一场模拟的“答记者问”
五 影响一座城的家长学校
六 一所有“魂”的学校
第五章 奇迹与密码
一 六十多年前的入党感言
二 永远的“工程师”情结
三 那双闪烁着爱的眸子
四 书信中流淌的师生情
第六章 红水河畔情与缘
一 生死攸关的考验
二 啼笑皆非的“特务嫌疑”
三 没齿难忘的送别
四 乱云飞渡的日子里
五 刻骨铭心的春节
第七章 清贫者与钱的故事
一 小饭馆诞生的“扶困奖学基金”
二 “打工校长”捡垃圾
三 与钱有关的酸涩、暖心故事
四 两位媒体人的尴尬与无奈
五 第一次穿西服
第八章 深藏心底的愧疚
一 生离死别的高考季
二 文具盒引发的家庭风波
三 “举家南迁”的那个清晨
四 无尽的悔,无涯的爱
第九章 奉献的人生没有休止符
一 朝阳与夕阳的奏鸣曲
二 “振华热线”连万家
三 人大代表证背后的故事
四 从“学榜样”到“做榜样”
致敬 共和国的支教者(跋)
第一章 人生与抉择
一 告别大都市
二 大山深处的人家
三 山坡上的那座破庙
四 第一次吃煎饼
五 那个漫长的寒夜
六 上“砸”了的第一堂课
第二章 彷徨与感动
一 山村的无眠之夜
二 吃“派饭”的日子
三 十八碗水饺
四 大雪封山的春节
五 第一次回南京
第三章 生命中第一次辉煌
一 明光山上的琅琅书声
二 山路上闪烁的灯光
三 走向省城的“土教具”
四 大山深处的星星火炬
第四章 “渣滓学校”的嬗变
一 一个记者不同的两次慨叹
二 让爱改变一切
三 “歪脖子树”也会变直
四 一场模拟的“答记者问”
五 影响一座城的家长学校
六 一所有“魂”的学校
第五章 奇迹与密码
一 六十多年前的入党感言
二 永远的“工程师”情结
三 那双闪烁着爱的眸子
四 书信中流淌的师生情
第六章 红水河畔情与缘
一 生死攸关的考验
二 啼笑皆非的“特务嫌疑”
三 没齿难忘的送别
四 乱云飞渡的日子里
五 刻骨铭心的春节
第七章 清贫者与钱的故事
一 小饭馆诞生的“扶困奖学基金”
二 “打工校长”捡垃圾
三 与钱有关的酸涩、暖心故事
四 两位媒体人的尴尬与无奈
五 第一次穿西服
第八章 深藏心底的愧疚
一 生离死别的高考季
二 文具盒引发的家庭风波
三 “举家南迁”的那个清晨
四 无尽的悔,无涯的爱
第九章 奉献的人生没有休止符
一 朝阳与夕阳的奏鸣曲
二 “振华热线”连万家
三 人大代表证背后的故事
四 从“学榜样”到“做榜样”
致敬 共和国的支教者(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