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刑事诉讼指挥权论

封面

作者:杨勇

页数:260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30878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下,“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等 “四个在法庭” 格局已得到普遍认可和推进,庭审实质化必然导致 “真刀真枪”的庭审方式。在此背景下,控辩冲突、辩审冲突、辩辩冲突以及社会大众与司法之间的冲突等一系列冲突将随着庭审实质化的推进而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本选题全面阐释诉讼指挥权的理论内涵,进而解决法官如何履行好诉讼指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杨勇,男,贵州江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在《学术交流》《人民论坛》《人民检察》《法治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民法院报》等核心期刊、国家级报纸独立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1项;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贵州财经大学校级项目2项;著有音乐作品集《辩护人和他的朋友们》。

目录

目 录
导 论…………………………………………………………….. 1
一、选题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4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6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五、 论文创新之处………………………………………………. 14
六、 本文限定与说明…………………………………………….. 15
第1章 刑事诉讼指挥权概说………………………………………….. 16
1.1刑事诉讼指挥权之概念…………………………………………. 16
1.1.1“指挥”之多层含义……………………………………… 16
1.1.2 刑事诉讼指挥权之用语检视……………………………….. 18
1.1.3 刑事诉讼指挥权之内涵…………………………………… 20
1.1.4 刑事诉讼指挥权之类型划分……………………………….. 27
1.2刑事诉讼指挥权之特征…………………………………………. 30
1.2.1 权力属性:职权抑或义务…………………………………. 30
1.2.2 权力主体:个体抑或组织…………………………………. 31
1.2.3 行使方式:口头抑或书面…………………………………. 33
1.2.4 赋权形态:法定抑或意定…………………………………. 34
1.3刑事诉讼指挥权与相关职权之比较………………………………… 36
1.3.1 刑事诉讼指挥权与法庭警察权……………………………… 37
1.3.2 刑事诉讼指挥权与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41
1.3.3 刑事诉讼指挥权与审判管理权……………………………… 42
1.4刑事诉讼指挥权之功能…………………………………………. 44
1.4.1促进诉讼进程…………………………………………… 44
1.4.2维持庭审秩序…………………………………………… 45
1.4.3实现公正审判…………………………………………… 46
1.4.4 彰显司法权威………………………………………….. 46
第2章 刑事诉讼指挥权之行使原则……………………………………… 48
2.1 刑事诉讼指挥权行使原则之基本理论……………………………… 48
2.1.1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与行使原则之关系………………………… 48
2.1.2 刑事诉讼指挥权行使原则之体系……………………………. 49
2.1.3刑事诉讼指挥权行使原则的价值 50
2.2 刑事诉讼指挥权行使之无罪推定原则…………………………….. 52
2.2.1 诉讼指挥视角下无罪推定原则之含义………………………… 52
2.2.2 无罪推定原则的时代意义…………………………………. 54
2.2.3 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指挥中的适用………………………. 57
2.3 刑事诉讼指挥权行使之平等对待控辩双方原则……………………… 59
2.3.1 诉讼指挥中平等对待控辩双方原则之含义…………………….. 60
2.3.2 平等对待控辩双方原则之意义……………………………… 62
2.3.3 平等对待控辩双方原则在刑事诉讼指挥中的适用……………….. 65
2.4 刑事诉讼指挥权行使之及时性原则………………………………. 67
2.4.1 诉讼指挥视角下的及时性原则……………………………… 67
2.4.2 遵循及时性原则之意义…………………………………… 69
2.4.3 及时性原则在刑事诉讼指挥中的适用………………………… 71
第3章 刑事诉讼指挥权之行使规则:对人之指挥 ………………………… 73
3.1 分配案件承办人……………………………………………… 73
3.1.1 案件办理分配权的三个维度……………………………….. 73
3.1.2 诉讼指挥视角下优化案件办理分配权的意义…………………… 75
3.1.3 分案法则:在公平与激励之间……………………………… 77
3.2 审核、确认辩护人资格………………………………………… 80
3.2.1 审核、确认辩护人资格之行为性质………………………….. 81
3.2.2 取得辩护人资格之程序检视 ……………………………… 82
3.2.3 审核辩护人资格的限度…………………………………… 84
3.3 制止诉讼参与人不当发言………………………………………. 85
3.3.1 制止诉讼参与人不当发言的方式及依据………………………. 86
3.3.2 制止诉讼参与人不当发言的限度……………………………. 90
3.3.3 诉讼参与人的异议与法官异议裁决………………………….. 92
3.4 刑事诉讼指挥视角下的法官释明权……………………………….. 94
3.4.1 法官释明权为何属于诉讼指挥权……………………………. 94
3.4.2 刑事审判中法官释明权的内容……………………………… 96
3.4.3 刑事审判中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规则………………………….. 99
3.5许可有关人员在庭与退庭………………………………………. 101
3.5.1 在庭、退庭许可权的性质及影响…………………………… 101
3.5.2 被告人在庭、退庭的许可………………………………… 102
3.5.3 证人退庭的许可……………………………………….. 105
3.5.4 辩护人是否在庭的许可 106
第4章 刑事诉讼指挥权之行使规则:对事之指挥…………………………. 109
4.1 案件审理之进程控制…………………………………………. 109
4.1.1 指定审判期日…………………………………………. 109
4.1.2 开庭、休庭、闭庭的安排………………………………… 112
4.1.3 决定中止审理…………………………………………. 115
4.1.4 决定延期审理…………………………………………. 116
4.2 决定庭审方式、庭审地点……………………………………… 117
4.2.1 庭审方式、地点决定权的性质…………………………….. 118
4.2.2 刑事案件远程视频方式开庭……………………………… 119
4.2.3 庭审直播方式开庭……………………………………… 122
4.2.4 法庭地点的选择与安排………………………………….. 124
4.3证据调查顺序、方式安排权…………………………………….. 126
4.3.1 证据调查顺序、方式安排权的性质及意义……………………. 126
4.3.2 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孰先孰后调查……………………….. 128
4.3.3 言词证据的调查顺序及方式………………………………. 134
4.4 法庭辩论程序之引导…………………………………………. 142
4.4.1 法庭辩论程序的启动与转换………………………………. 142
4.4.2 法庭辩论方式的安排与控制………………………………. 144
4.4.3 法庭辩论的时间分配……………………………………. 146
第5章 刑事诉讼指挥权运行之失范 …………………………………… 149
5.1 刑事诉讼指挥越位:以职权之名操控庭审…………………………. 149
5.1.1 以职权之名操控庭审之实践面相…………………………… 149
5.1.2 刑事诉讼指挥越位之不利影响…………………………….. 157
5.1.3 刑事诉讼指挥越位之成因………………………………… 158
5.2刑事诉讼指挥缺位:以消极之名放任庭审………………………….. 160
5.2.1 以消极之名放任庭审之实践面相…………………………… 160
5.2.2 刑事诉讼指挥缺位之不利影响…………………………….. 169
5.2.3 刑事诉讼指挥缺位之成因………………………………… 170
5.3 刑事诉讼指挥权失范之应对……………………………………. 171
5.3.1 转变诉讼指挥模式……………………………………… 171
5.3.2 完善权利人异议救济机制………………………………… 175
5.3.3 强化法官职业道德建设………………………………….. 178
第6章 刑事诉讼指挥权运行之失灵 ………………………………….. 181
6.1刑事诉讼指挥权运行失灵概述 181
6.1.1刑事诉讼指挥权运行失灵之界定……………………………. 181
6.1.2刑事诉讼指挥权运行失范与失灵之比较………………………. 183
6.1.3刑事诉讼指挥权运行失灵与扰乱法庭秩序…………………….. 185
6.2 行为人积极对抗导致的诉讼指挥失灵…………………………….. 188
6.2.1 擅自当庭发言…………………………………………. 188
6.2.2 未经许可自行交流……………………………………… 190
6.2.3 擅自退出法庭…………………………………………. 195
6.2.4 犯罪构成上的扰乱法庭秩序………………………………. 201
6.3 行为人消极配合导致的诉讼指挥失灵…………………………….. 204
6.3.1 拒不退出法庭…………………………………………. 204
6.3.2 不听从指挥而放弃诉讼权利………………………………. 206
6.3.3 无视法庭对异议的裁决………………………………….. 207
6.4 应对诉讼指挥失灵的三种模式………………………………….. 209
6.4.1 基于预防作用之应对模式………………………………… 210
6.4.2 基于排除妨碍之应对模式………………………………… 212
6.4.3 基于制裁作用之应对模式………………………………… 215
第7章 刑事诉讼指挥权之保障………………………………………. 220
7.1 刑事诉讼指挥之理念转变与规范建构…………………………….. 220
7.1.1 正名:更新诉讼指挥理念………………………………… 220
7.1.2 赋权:明晰重要指挥权限………………………………… 224
7.1.3 兑现:完善相应配套规范………………………………… 226
7.2 法官诉讼指挥素养之提升……………………………………… 231
7.2.1调适法官审判心理………………………………………. 231
7.2.2规范法官诉讼指挥的语言…………………………………. 236
7.2.3充实法官诉讼指挥的知识储备……………………………… 239
7.3 刑事法官诉讼指挥之考评与惩戒………………………………… 242
7.3.1 考评渠道多元化……………………………………….. 242
7.3.2 教育培训专业化……………………………………….. 247
7.3.3 惩戒程序司法化……………………………………….. 249
结语:让刑事诉讼指挥权在法治轨道内运行………………………………. 254
参考文献 256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刑事诉讼指挥权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9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