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勇,邓雄华
页数:250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060782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依照“田野调查—理论研究—活化利用”的逻辑层层递进,并配以相关视频,对广东瑶族过山瑶传统舞蹈进行全面梳理,图文声像并茂,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在过山瑶传统舞蹈的调查传承、理论内涵、活化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理论研究和校园文化传承所借鉴。
上编为“瑶舞·田野调查”,收集、整理了番鼓舞、铜铃舞、草席舞、铙钹舞等乳源瑶族传统舞蹈套路,系统梳理了乳源瑶族传统舞蹈文化资源并编撰成册,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为乳源瑶族传统舞蹈文化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中编为“瑶舞·理论研究”,从艺术人类学、文化学、舞蹈学等视角对乳源瑶族传统舞蹈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学理上诠释瑶族舞蹈文化。将乳源瑶族传统舞蹈文化从传承、发展、审美、特色等相关传统研究引入舞蹈本体微观元素与文化解读领域,探讨瑶族舞蹈文化的内核机理,拓宽瑶族传统舞蹈研究理论横向领域,为进一步全面系统认知乳源瑶族传统舞蹈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奠定学理基础。
下编为“瑶舞·活化利用”,以乳源瑶族传统舞蹈资源的活化利用为中心,探寻及构建乳源瑶族舞蹈在文化、艺术、教育、旅游、娱乐健身等领域的当代应用体系,试验性提取乳源瑶族传统舞蹈元素应用于舞台艺术创作,实现民族传统舞蹈资源转化。
作者简介
赵勇,瑶族,韶关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校聘),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省普通本科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中心考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优秀民间文艺家。主要从事民族舞蹈学、舞蹈编导及理论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主持各类课题23项。其中,国家艺术基金(舞蹈、 舞剧)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篇。创作《走山的女儿》《粤北往事》等舞蹈作品20余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长期致力于瑶族文化传承与舞蹈美育工作,入编《中国舞蹈美育家大辞典》,曾荣获广东省首届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邓雄华,瑶族,民间美术(绘画)工程师,现为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业务负责人。乳源瑶族自治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乳源非遗专家委员会成员,享受乳源瑶族自治县政府特殊津贴人才。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申报、管理及瑶族文化传承工作。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曾获“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广东省乡村振兴优选一线工作者”“广东民革脱贫攻坚优选个人”等称号。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依照“田野调查—理论研究—活化利用”的逻辑层层递进,并配以相关视频,对广东瑶族过山瑶传统舞蹈进行全面梳理,图文声像并茂,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在过山瑶传统舞蹈的调查传承、理论内涵、活化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理论研究和校园文化传承所借鉴。
目录
第一章 乳源瑶族传统舞蹈的生态环境、种类及特征
第一节 乳源瑶族传统舞蹈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 乳源瑶族传统舞蹈的种类
第三节 乳源瑶族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
第二章 乳源瑶族传统舞蹈调查
第一节 乳源瑶族传统舞蹈的渊源
第二节 乳源瑶族传统舞蹈传承人
第三节 乳源瑶族传统舞蹈调查实录
第四节 乳源瑶族传统舞蹈调查分析
第三章 铜铃舞
第一节 铜铃舞概述
第二节 铜铃舞传统舞蹈组合
第四章 铙钹舞
第一节 铙钹舞概述
第二节 铙钹舞传统舞蹈组合
第五章 草席舞
第一节 草席舞概述
第二节 草席舞传统舞蹈组合
第六章 番鼓舞
第一节 番鼓舞概述
第二节 番鼓舞传统舞蹈组合
第七章 乳源必背镇“瑶家乐”演出队的生存发展现状调查
第一节 生存现状调查
第二节 生存发展问题
第三节 生存发展策略
中编 瑶舞·理论研究
第八章 广东瑶族舞蹈研究述评
第一节 广东瑶族舞蹈论文发表情况
第二节 广东瑶族舞蹈研究现状
第三节 广东瑶族舞蹈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第四节 广东瑶族舞蹈研究与发展建议
第九章 乳源瑶族舞蹈当代多维度探讨
第一节 地域历史文化与乳源瑶族舞蹈的关系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迁徙文化对乳源瑶族舞蹈的影响
第三节 人文、自然生态对乳源瑶族舞蹈本体动作的影响与塑造
第四节 文化融合中成就乳源瑶族舞蹈风格与特征
第十章 乳源过山瑶传统舞蹈形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乳源过山瑶传统舞蹈的基本形态
第二节 乳源过山瑶传统舞蹈的形态种类和特征
第三节 乳源过山瑶传统舞蹈的舞蹈形态成因
第十一章 乳源瑶族铙钹舞元素研究
第一节 铙钹舞田野调查与元素分析
第二节 瑶族舞蹈元素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第十二章 乳源瑶族番鼓舞的当代文化阐释
第一节 番鼓舞中的民族生产、智慧及记忆
第二节 番鼓舞中的民族情感与精神
第十三章 粤北瑶族舞蹈的“山地性”元素特质分析
第一节 舞蹈构成基本材料中的“山地性”元素印记
第二节 舞蹈构成延展材料中的“山地性”元素影响
第三节 舞蹈形态中的“山地性”元素呈现
第四节 “山地性”元素特质
第十四章 新时代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第一节 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生态体系的属性
第二节 构建创新型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生态体系
下编 瑶舞·活化利用
第十五章 瑶族舞蹈元素的当代价值分析与应用体系构建
第一节 瑶族文化的“动态呈现载体”——瑶族舞蹈
第二节 瑶族舞蹈元素及其构成
第三节 瑶族舞蹈元素的当代价值分析
第四节 瑶族舞蹈元素的当代应用体系构建
第十六章 传统与当代的融通:群舞《走山的女儿》创作理念与启示
第一节 群舞《走山的女儿》
第二节 群舞《走山的女儿》融通性的创作设计理念表达
第三节 融通性创作设计理念对舞蹈创作的启示
第十七章 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的建设与启示
第一节 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的建设路径
第二节 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的建设举措
第三节 粤北瑶族传统舞蹈传承基地的建设启示
第十八章 乳源瑶族舞蹈的当代艺术创作
第一节 舞蹈作品《走山的女儿》
第二节 舞蹈作品《粤北往事》
第三节 舞蹈作品《过山》
第四节 舞蹈作品《第一书记》
第五节 舞蹈作品《乡愁》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