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爱华 主编
页数:36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3030586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导论、政治社会、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四部分,主要包括:政治和政治学;社会与政治;阶级与国家;民族与宗教;人民与政治家等。
本书特色
《现代政治学(第2版)》由李爱华主编,本教材在体例设计和内容编写上,借鉴吸取了我国近年来研究的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
1.从分析政治社会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人手,揭示政治产生、发展的社会必然性,把政治问题置于社会生活的坚实基础上和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论述。同时,说明人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喻示人们要关心政治,熟悉政治,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是现代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特性和责任。
2.突出对中国政治问题的研究,展现中国政治的特色。在阐明一般政治理论和政治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着重论述当代中国的政治问题;论述外国的政治现象,也是在分析比较中,更好地说明中国的政治特色。所以,每一章内容的落脚点基本上都在中国。这样,大学生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有比较全面、深透、正确的认知。
3.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本教材不是仅限于对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论述、介绍,而更注重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人们知晓应如何正确参与政治生活。
目录
前言
修订说明
导论
导论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一、政治的多种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三、政治的含义释疑
第二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二、政治学的研究体系和特性
第三节 政治学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政治学的产生与演化
二、近代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特点
四、现代政治学的进展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方法
上篇 政治社会
第二章 社会与政治
第一节 政治的产生
一、原始社会的无政治状况
二、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政治的作用
一、政治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二、政治对一定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三、政治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人与政治的关系
一、人的“政治动物”特性
二、现时代人类的政治化倾向
第三章 阶级与国家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关系
一、阶级的含义和演化
二、阶级关系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特征和职能
一、国家的本质
二、国家的特征
三、国家的职能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及更替
二、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
三、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一、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必然性
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
下篇 政治行为
修订说明
导论
导论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一、政治的多种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三、政治的含义释疑
第二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二、政治学的研究体系和特性
第三节 政治学的历史沿革
一、古代政治学的产生与演化
二、近代政治学的兴起与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特点
四、现代政治学的进展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方法
上篇 政治社会
第二章 社会与政治
第一节 政治的产生
一、原始社会的无政治状况
二、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政治的作用
一、政治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二、政治对一定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三、政治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人与政治的关系
一、人的“政治动物”特性
二、现时代人类的政治化倾向
第三章 阶级与国家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关系
一、阶级的含义和演化
二、阶级关系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特征和职能
一、国家的本质
二、国家的特征
三、国家的职能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及更替
二、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
三、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一、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必然性
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
下篇 政治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