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海春编著
页数:273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8112776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培养与国际媒体从业人员接轨的、对外广播需要的“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记者型节目主持人”的经验总结,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在国内学术领域都具有开创意义。同时,作者系统地探讨了适于具有跨文化传播意义的对外英语广播中各类节目策划、采编播的特点,而且创新性地建立了相关的理论要点。
本书不仅是“英播人”践行专业理念的具体文字再现,也是忙碌于一线的出镜记者们向记者型节目主持人转型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参考书:更是对在“新新闻生态”里研究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国际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博士生及学者们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献。
作者简介
林海春,瑞典马尔默大学研究员,瑞典隆德大学博士,现任中国传媒大学“英播”专业负责人。
个人经历与学术兼职
1984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在吉林工业大学进修,1984至1990年在黑龙江和南京的高校任教,1991年转入媒体传播领域,在“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福建有线电视台”担任集采编播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双语:汉语、英语),1998年在瑞典隆德大学获得媒体与环境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瑞典隆德大学获得跨文化传播学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起在瑞典马尔默大学教育与心理研究院担任博士生教育委员会委员,在瑞典留学、工作期间与“瑞典广播中心”、“瑞典电视台”合作制作广播、电视节目,2002年独立完成电视纪实系列片《影像中的“欧盟”》3200分钟的素材拍摄,2002年在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大学获得跨文化传播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在瑞典马尔默大学担任研究员,2004年起为中国传媒大学讲授“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
曾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西法频道播音员、主持人发声教练(2005);中央电视台“魅力新搭档节目主持人选拔赛”参赛选手教练(2006);中央电视台驻外记者培训教练(2006);“白象杯”第五届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参赛选手教练(2007);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播音员、主持人培训教练(2009);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出镜记者报道技巧培训教练(2009);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播音员、主持人培训教练(2009)。
现为瑞典隆德大学“隆德论坛(可持续发展)”中国代表,丹麦电视台特约节目主持人。
教学情况及学术成果
主讲课程:《英语播音理论与实践》、《英语演讲B》、《英语辩论》、《英语采访艺术》、《英语节目主持艺术》、《英语节目采编播实务》、《外国新闻节目研究(英语)》。
1987年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著《管理心理学》;
1988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国营农业企业管理学》(合著):
1995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与话筒相伴:一位节目主持人的心路历程》;
2002年由瑞典马尔默大学出版中心出版博士论文《Pedagogy Of Heuristic Contextualisation:Inter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cross~cultural Encolmters》 (英文版);
2003年由瑞典马尔默大学出版中心出版博士论文《启发式来龙去脉引知法:跨文化情境下的国际文化(交叉)传播》(中文版),
2004年完成中国传媒大学“英播”专业所有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中英文版):
2005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英语节目主持人概论》;
2006年荣获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2007年完成中国传媒大学“英播”核心课程教案;
2008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著《英语辩论》:
2008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英语采访艺术》;
2009年完成中国传媒大学“英播”专业09版培养计划所有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中英文版)制订。
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专著逾百万字。
相关资料
插图:1 驾驶《对外英语广播综合新闻板块》俗话说:新闻节目是龙头。各家媒体都将新闻的播出频率及制作风格摆在首位。但是,拥有一档出类拔萃的新闻节目,最重要的还是让制作人员知道和完全理解什么是新闻。这样,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掌控。在《英语节目采编播实务》这门课的实训中,笔者考虑到“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主要是培养对外广播的、集采编播一体的记者型英语节目主持人。所以,这组从业人员制作和传播的新闻的受众,主要是以汉语为非母语的人群。因此,他们的新闻采集与选择,就必须要与国际社会的新闻分类接轨,以此方能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根据Andrew Boyd(2004,第18-27页)的总结,笔者将其纳入指导在《英语节目采编播实务》课程中受训的“英播”学生的理念中。1.1 新闻采集-新闻是什么?当以广播电视声像作品为载体的新闻报道进入受众每日生活后,所谓“引导”或“影响”视听的传播效应已经形成。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人们处于快速的现代生活韵律里,都没有忽视广播电视的存在及影响:在一个个家庭的厨房里、客厅里;在年轻学子聚集的校园里;在组成都市生活色彩的出租车上;
本书特色
《英语节目采编播实物》:21世纪英语播音主持系列教材。
目录
引子
1 驾驶《对外英语广播综合新闻板块》
1.1 新闻采集-新闻是什么?
1.2 新闻的不同类型
1.3 驾驭《对外英语广播综合新闻节目板块》节目的个案
2 驾驭《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板块》(社会专题杂志类)
2.1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板块》(社会专题杂志类)节目的理论点
2.2 制作《对外基语广播软新闻节目板块》(社会专题杂志类)节目的个案
2.3 节目组成员对驾驭《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板块》节目的感想
3 驾驭《对外英语广播跨文化板块》
3.1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跨文化板块》节目的理论点
3.2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跨文化板块》节目的原理
3.3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跨文化板块》节目的个案
4 驾驭《对外英语广播脱口秀板块》
4.1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脱口秀板块》节目的哲学定位
4.2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脱口秀板块》节目的原理
4.3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脱口秀板块》节目的出发点
4.4 节目组成员对驾驭《对外英语广播脱口秀板块》节目的感想
5 驾驭《对外英语广播旅游日志板块》
5.1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旅游日志板块》节目的原理
5.2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旅游日志板块》节目的方法
5.3 制作《对外英语广播旅游日志板块》节目的个案
……
6 驾驭《对外英语广播大型晚会板块》
附录
结束语
节选
《英语节目采编播实物》作为培养与国际媒体从业人员接轨的、对外广播需要的“集采编播于一体的记者型节目主持人”的经验总结,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在国内学术领域都具有开创意义。同时,作者系统地探讨了适于具有跨文化传播意义的对外英语广播中各类节目策划、采编播的特点,而且创新性地建立了相关的理论要点。《英语节目采编播实物》不仅是“英播人”践行专业理念的具体文字再现,也是忙碌于一线的出镜记者们向记者型节目主持人转型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参考书:更是对在“新新闻生态”里研究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国际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博士生及学者们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