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海
页数:236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47118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蕴含的思维方法着手,以期从哲学和逻辑学的层面进行学理性解读与诠释。以基础理论为逻辑起点分析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内涵、研究对象、原则以及形成条件等基础理论。从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方面,分析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的运用和注意的问题,分析了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所具有的的鲜明特征和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王海,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厅级等各类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6部,在中文核心及其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省级、厅级优秀成果奖、厅级优秀成果奖4项,荣获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省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以方法论为视角:解读理论与实践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 思维与思维方法
一、思维
二、方法
三、思维方法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内涵、对象及原则
一、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内涵
二、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研究对象
三、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原则
第二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继承与延展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三、对中国优秀传统思维方法的汲取和转化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现实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三、现实土壤: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
第三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战略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的继承和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三、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战略全局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正确认识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
二、提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构想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四、正确认识国际新局势
第三节 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增强理论学习,切勿“浅尝辄止”
二、切勿“纸上谈兵”和“墨守成规”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
第四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创新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创新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思维的吸取
三、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和实践的必然逻辑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创新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理念
二、引领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四、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坚持和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脱离
二、要实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内在交融
三、要善于打破“本本”、权威的惯性思维
第五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辩证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辩证思维的有序传承
三、对中国传统文化辩证法思想的吸取
四、基于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国内、国际的现实环境和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和发展
一、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同推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四、提出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五、正确看待中国与世界格局之间的关系,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
第三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二、正确区分辩证思维与诡辩论的区别
第六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法治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法治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
二、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成果的发展
三、对我国传统法治思想和西方法治观念的汲取和扬弃
四、基于我国新时代国家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法治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明确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明确以宪治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
三、明确法律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四、明确司法公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生命线
五、明确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第三节 坚持和运用法治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
二、处理好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关系
第七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底线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迫性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底线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明确提出“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二、坚守经济发展的底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第三节 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底线思维与忧患意识的关系
二、既要反对墨守成规,又要反对谨小慎微
三、正确认识“危险”现象,强化宗旨意识
第八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历史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重视历史思想和思维理论的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观点的丰富和发展
三、对中国传统历史思维丰厚遗产的汲取
四、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历史遵循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历史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提出中国梦宏伟目标
二、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三、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理论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五、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坚持和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二、坚决反对不顾历史条件和过程去研究问题
第九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鲜明特色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理论特色
一、理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二、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三、理论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统一
四、理论的独创性和通俗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实践特色
一、强烈的实践务实性
二、鲜明的实践人民性
三、坚定的实践自信性
第十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意义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理论意义
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
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方法的新境界
三、有利于全面、完整地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化水平
二、有利于实现探索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的结合之道
三、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与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第一章 以方法论为视角:解读理论与实践的思维方法
第一节 思维与思维方法
一、思维
二、方法
三、思维方法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内涵、对象及原则
一、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内涵
二、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研究对象
三、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原则
第二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形成条件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继承与延展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三、对中国优秀传统思维方法的汲取和转化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现实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
三、现实土壤: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
第三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战略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的继承和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三、基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战略全局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正确认识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
二、提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构想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四、正确认识国际新局势
第三节 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增强理论学习,切勿“浅尝辄止”
二、切勿“纸上谈兵”和“墨守成规”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
第四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创新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创新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思维的吸取
三、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和实践的必然逻辑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创新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确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理念
二、引领经济“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四、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坚持和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脱离
二、要实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内在交融
三、要善于打破“本本”、权威的惯性思维
第五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辩证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辩证思维的有序传承
三、对中国传统文化辩证法思想的吸取
四、基于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国内、国际的现实环境和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和发展
一、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同推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四、提出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五、正确看待中国与世界格局之间的关系,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
第三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二、正确区分辩证思维与诡辩论的区别
第六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法治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法治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
二、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成果的发展
三、对我国传统法治思想和西方法治观念的汲取和扬弃
四、基于我国新时代国家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法治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明确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明确以宪治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
三、明确法律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四、明确司法公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生命线
五、明确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第三节 坚持和运用法治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
二、处理好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关系
第七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底线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底线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迫性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底线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明确提出“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二、坚守经济发展的底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第三节 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底线思维与忧患意识的关系
二、既要反对墨守成规,又要反对谨小慎微
三、正确认识“危险”现象,强化宗旨意识
第八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思维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历史思维形成的依据和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重视历史思想和思维理论的发展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观点的丰富和发展
三、对中国传统历史思维丰厚遗产的汲取
四、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历史遵循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历史思维的运用和发展
一、提出中国梦宏伟目标
二、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三、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理论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五、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坚持和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二、坚决反对不顾历史条件和过程去研究问题
第九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鲜明特色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理论特色
一、理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二、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
三、理论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统一
四、理论的独创性和通俗性的有机统一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实践特色
一、强烈的实践务实性
二、鲜明的实践人民性
三、坚定的实践自信性
第十章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意义
第一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理论意义
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
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方法的新境界
三、有利于全面、完整地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化水平
二、有利于实现探索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的结合之道
三、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与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