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任静儒
页数:177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66079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了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梳理了健康不平等的概念和测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宏观健康数据测度健康不平等的新测度方法,进而描述了中国人口健康不平等空间动态演变过程;其次,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出发,在理论上探讨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健康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较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定量分析结果,结合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提出了改善健康不平等状况的政策建议。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较,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详细梳理了健康不平等测度的方法;第二,创新性研究了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并得出了适用于中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的结论以及改善健康不平等状况的建议。
作者简介
任静儒,武汉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现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跨学科拓展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与经济、统计理论与应用、职业教育改革等,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7个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SCI、CSSCI等核心论文10余篇,曾获董辅礽经济学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健康不平等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二、健康的测度
三、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健康不平等
一、健康不平等的概念
二、健康不平等的测度
三、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
四、促进健康公平的对策研究
第三节 健康与健康不平等的经济影响
一、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节 健康不平等相关经济分析
一、卫生筹资公平性
二、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
三、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健康不平等的测度方法
第一节 测度方法
一、范围和方差
二、基尼系数
三、集中指数
四、不平等斜率指数
五、组间变异指数
六、阿特金森指数
七、不平等指数
八、柯尔姆-波拉克指数
九、差别指数
十、广义熵
十一、泰尔指数
十二、收入健康矩阵法
第二节 测度方法的比较及使用范围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健康不平等分布现状
第一节 中国居民健康总体状况
一、人口死亡率
二、人均预期寿命
三、婴儿死亡率
四、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
五、居民两周患病率
六、传染病
七、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变化情况
第二节 城乡居民间的健康差异
一、城乡人口死亡率的差异
二、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差异
三、城乡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差异
四、城乡居民营养状况比较
五、城乡居民疾病状况比较
六、简评
第三节 中、东、西部居民健康状况差异
一、中、东、西部人均预期寿命比较
二、中、东、西部居民两周患病率及患病严重程度比较
三、中、东、西部地区人口的死亡率比较
四、简评
第五章 中国健康不平等的演变趋势
第一节 研究方法:数据与测度方法
一、数据
二、健康值计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程度
一、ADL值与主要变量
二、我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程度
第三节 不同群体居民间健康不平等状况的比较
一、城乡居民间的健康不平等的差异
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居民的健康不平等的差异
三、收入水平不同的居民的健康不平等的差异
第四节 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差异状况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
第二节 数据和方法
第三节 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的分解
一、中国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
二、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的分解
第四节 结论
第七章 居民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一、理论基础
二、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数据拟合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二、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的测度
第三节 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相关性分析
二、回归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未来中国居民健康公平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居民面临健康公平挑战
一、老龄化的背景与现状
二、老龄化对居民健康公平的挑战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及内涵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健康公平的关系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第三节 城市化背景下面临的健康公平挑战
一、中国城市化水平现状
二、城市化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第四节 医疗体制改革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一、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二、医疗保障对健康公平的影响
三、医疗制度改革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第九章 促进中国健康平等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医疗体制改革,为改善健康不平等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节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改善健康不平等提供条件基础
第三节 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兼顾发展效率与健康不平等的改善
第四节 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健康不平等状况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者保护
第六节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个人健康条件
参考文献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健康不平等的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健康
一、健康的概念
二、健康的测度
三、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健康不平等
一、健康不平等的概念
二、健康不平等的测度
三、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
四、促进健康公平的对策研究
第三节 健康与健康不平等的经济影响
一、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节 健康不平等相关经济分析
一、卫生筹资公平性
二、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
三、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健康不平等的测度方法
第一节 测度方法
一、范围和方差
二、基尼系数
三、集中指数
四、不平等斜率指数
五、组间变异指数
六、阿特金森指数
七、不平等指数
八、柯尔姆-波拉克指数
九、差别指数
十、广义熵
十一、泰尔指数
十二、收入健康矩阵法
第二节 测度方法的比较及使用范围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健康不平等分布现状
第一节 中国居民健康总体状况
一、人口死亡率
二、人均预期寿命
三、婴儿死亡率
四、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
五、居民两周患病率
六、传染病
七、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变化情况
第二节 城乡居民间的健康差异
一、城乡人口死亡率的差异
二、城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差异
三、城乡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差异
四、城乡居民营养状况比较
五、城乡居民疾病状况比较
六、简评
第三节 中、东、西部居民健康状况差异
一、中、东、西部人均预期寿命比较
二、中、东、西部居民两周患病率及患病严重程度比较
三、中、东、西部地区人口的死亡率比较
四、简评
第五章 中国健康不平等的演变趋势
第一节 研究方法:数据与测度方法
一、数据
二、健康值计算方法
第二节 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程度
一、ADL值与主要变量
二、我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程度
第三节 不同群体居民间健康不平等状况的比较
一、城乡居民间的健康不平等的差异
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居民的健康不平等的差异
三、收入水平不同的居民的健康不平等的差异
第四节 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差异状况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
第二节 数据和方法
第三节 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的分解
一、中国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
二、中国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的分解
第四节 结论
第七章 居民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一、理论基础
二、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数据拟合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二、人口健康不平等程度的测度
第三节 健康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相关性分析
二、回归结果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未来中国居民健康公平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居民面临健康公平挑战
一、老龄化的背景与现状
二、老龄化对居民健康公平的挑战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及内涵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健康公平的关系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第三节 城市化背景下面临的健康公平挑战
一、中国城市化水平现状
二、城市化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第四节 医疗体制改革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一、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二、医疗保障对健康公平的影响
三、医疗制度改革对健康公平的挑战
第九章 促进中国健康平等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医疗体制改革,为改善健康不平等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节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改善健康不平等提供条件基础
第三节 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兼顾发展效率与健康不平等的改善
第四节 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健康不平等状况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者保护
第六节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个人健康条件
参考文献















